[实用新型]去除人类粪便中含π电子抗生素的高效滤材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71356.9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80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宣佶;程正源;郑翠霞;魏娟;杨妙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39/14;B01F13/08 |
代理公司: | 淮安菁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8 | 代理人: | 冯晓昀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人类 粪便 电子 抗生素 高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去除人类粪便中含π电子抗生素的高效滤材,滤材板体的两相对端面、位于其中一侧边沿位置处分别设有用于与磁力搅拌器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卡槽,滤材板体远离卡槽一侧的侧壁设有上下贯穿的分隔槽A,分隔槽A将滤材板体分隔成对称的滤材薄板。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去除人类粪便中含π电子抗生素的高效滤材,滤材板体沿着由外至内的方向依次所形成的滤材薄板、滤材牙板和滤材齿片,可以保证磁力搅拌器内不同位置处的初滤粪菌液的π电子抗生素的高效吸附过滤,并保证过滤效果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粪菌移植医疗技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人类粪便中含π电子抗生素的高效滤材。
背景技术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
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已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顽固性便秘、代谢病、肠道免疫缺陷、肠道过敏等多种菌群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探索性研究,并被认为是近年的突破性医学进展。
粪菌给入途径分为上消化道、中消化道、下消化道三种途径。上消化道途径主要指口服粪菌胶囊;中消化道途径包括通过鼻肠管、胃镜钳道孔、经皮内镜胃造瘘空肠管;下消化道途径包括结肠镜、灌肠、结肠造瘘口、以及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ransendoscopicenteral tubing,TET)等。医生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和各种途径的特点选择其最合适的输入途径。
由于合格的粪便捐献者提供的粪菌完全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所以,对于3~6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的粪便捐献者,通过技术处理,使其符合粪菌移植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市面上出现了申请号为201721678091.X的滤材用于过滤粪菌液内含π电子抗生素。但是在实际的过滤过程中发现,其过滤效率比较低,需要过滤的时间较长,一般都要达到2小时,严重影响了产能。经过技术分析发现,是由于磁力搅拌过程中,仅有靠近磁力搅拌器边沿的初滤粪菌液在搅拌过程中能产生足够动能,有效通过滤材,过滤效果较好;而其余大部分初滤粪菌液由于速度较慢、动能较低而导致通过滤材的效率比较低,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搅拌过滤。但是也不能提高磁力搅拌器的转速,否则会导致靠近磁力搅拌器边沿的粪菌液的有效成分因为高速撞击摩擦而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去除人类粪便中含π电子抗生素的高效滤材,滤材板体沿着由外至内的方向依次所形成的滤材薄板、滤材牙板和滤材齿片,可以保证磁力搅拌器内不同位置处的初滤粪菌液的π电子抗生素的高效吸附过滤,并保证过滤效果的一致性;相邻滤材牙板的齿槽相互交错设置,从而使得相邻滤材牙板所形成的滤材齿片也能交错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初滤粪菌液的过滤一致性;通过滤材板体两相对端面交错设置的卡槽,从而能够使得滤材板体与磁力搅拌器的固定效果,也使得滤材板体在磁力搅拌器工作时所受初滤粪菌液的应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去除人类粪便中含π电子抗生素的高效滤材,包括滤材板体,所述滤材板体的两相对端面、位于其中一侧边沿位置处分别设有用于与磁力搅拌器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卡槽,所述滤材板体远离卡槽一侧的侧壁设有上下贯穿的分隔槽A,所述分隔槽A将滤材板体分隔成对称的滤材薄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滤材薄板对应于分隔槽A一侧的侧壁还设有上下贯穿的分隔槽B,所述分隔槽B将滤材薄板分隔成对称的滤材牙板。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滤材牙板对应于分隔槽B一侧的侧壁还沿着侧壁边沿的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分别贯穿滤材牙板两相对端面的齿槽,所述齿槽将滤材牙板分隔为滤材齿片。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齿槽的宽度与滤材齿片的宽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71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抗震支架
- 下一篇:一种汽车线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