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坑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72605.6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0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龙思杰;谢文刚;廖寒阳;李乔洋;赵素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5/10;E03F5/22;E02D3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坑 垃圾 填埋场渗沥液导排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具体是在库区外设置渗沥液抽排管和抽排泵,用于抽排渗沥液;在库区内设置坡面的主盲沟和支盲沟将渗沥液通过重力作用流至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连有导流管至抽排管,导流管采用顶管或拖拉管等施工方法进行埋设,渗沥液通过导流管流至抽排管内后,通过抽排泵将渗沥液导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库内底部水平方向上的渗沥液导排结合库外垂直建井抽排的方案,实现了填埋场渗沥液的顺利导排,为矿坑型填埋场渗沥液导排困难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且方便日常维护和检修,具有很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填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气露天矿坑用作建设垃圾填埋场可充分利用其矿坑容量,同时可解决垃圾占地的问题,是填埋场建设选址的重要方向。
现阶段国内传统的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大部分设计为通过主盲沟和支盲沟共同进行渗沥液导排至调节池。对于矿坑型填埋场来说,目前多采用在场内设置抽排井的方式进行渗沥液抽排,然而此种方法容易造成填埋场场底防渗系统的损坏,且如果垃圾填埋场的深度较大,渗沥液导排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则会变得极其困难。若填埋场内的渗沥液不能及时导排形成堆积,会极大影响堆体稳定性,且可能会出现渗漏,对周边地表水、土壤及地下水等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因此,针对矿坑型垃圾填埋场亟需开发一种稳定高效、易维护检修的渗沥液导排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解决了现有矿坑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难以导排和检修困难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包括渗沥液收集单元和渗沥液抽排单元,其中:
所述渗沥液收集单元包括在填埋场库底水平方向上设置的多条渗沥液导排盲沟,每条所述盲沟的沟面均为坡面,在多条所述盲沟的汇水处设置集水井,用于收集渗沥液;
所述渗沥液抽排单元包括埋设在库底、并与所述集水井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倾斜设置,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填埋场库区、并在所述导流管的末端连接有抽排管,所述抽排管的管口竖直向上设置,在所述抽排管管内的底部设置抽排泵,用于抽排渗沥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渗沥液导排系统还包括将所述抽排管设置在其中的工作井,所述工作井的井底设置防渗膜。
进一步地,所述防渗膜的厚度为1.5mm。
进一步优选的,每条所述盲沟的沟面坡度不小于2%,所述导流管的倾斜坡度不小于5%。
另外,所述导流管的管径优选为800~1200mm,所述抽排管的管径优选为1200~1600mm,所述集水井的容积优选为5~10m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坑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该导排系统由渗沥液收集单元和渗沥液抽排单元组成,所述的渗沥液收集单元包括沟面为坡面的盲沟,这样渗沥液可以依靠重力自流至集水井中;进一步地,与所述集水井连通的是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倾斜设置,这样渗滤液再依靠重力作用通过导流管流至抽排管中,最后通过设置在抽排管底部的抽排泵将渗沥液抽排出去;在这一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依靠重力作用进行自流,省去了使用多个抽排泵抽排的步骤,可节约能耗;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渗沥液抽排是在库区外进行,未占用填埋场的库容,且抽排管设置在工作井中,解决了日常维护及检修问题,提高了矿坑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的效果,具有很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纵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726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