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油管的泄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76952.6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4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远;庞国臣;邱建龙;陈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4/10 | 分类号: | E21B34/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27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油管 泄油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油管的泄油器,包括筒体,以及成型于所述筒体用于使内部原油排出管外的泄油孔,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泄油孔处用于控制原油从所述筒体内流出与否的泄油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当需要对抽油杆或抽油泵进行维护时,提出部分或全部抽油杆,向油管内泵入一定压力,钢球对弹簧进行压缩,在钢球与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之间产生缝隙,在压力作用下,油管内原油等液体沿泄油孔通过该缝隙流入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内并最终通过堵盖上的圆孔流出实现泄油目的,后续可实现油管内无液体上提,不仅增加了泄油的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污染环境的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泄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油管的泄油器。
背景技术
当前油田普遍使用的采油方式为有杆泵,即油管携带抽油泵下入井筒内一定深度,再经地面下入抽油杆与泵内柱塞连接,通过抽油机的往复运动带动抽油杆和柱塞实现对原油的抽汲动作,将井底原油采出到地面,当抽油杆或抽油泵出现故障,就需要动用修井作业以恢复采油,在修井作业过程中,当需要把油管从井筒内提出,因泵上油管内的空间相对封闭,管内原油等液体无处释放,被携带到地面对环境造成污染,油田有杆泵抽油管柱中用于泄油的工具多为销钉式泄油器,该工具或安装在抽油泵上或安装在抽油泵下,其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但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会出现抽油杆偏磨脱断、结蜡结垢严重导致的卡泵等故障,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安装在泵上或泵下的销钉式泄油器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在提出原井管柱时不可避免要把原油等液体携带至地面,造成污染。因此急需一种用于油管的泄油器来解决这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油管的泄油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用于油管的泄油器,包括筒体,以及成型于所述筒体用于使内部原油排出管外的泄油孔,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泄油孔处用于控制原油从所述筒体内流出与否的泄油机构。
优选地:所述泄油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堵盖,所述堵盖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堵盖的一侧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钢球,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在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筒体通过螺钉连接。
如此设置,所述泄油机构用于用于控制原油从所述筒体内流出与否。
优选地:所述泄油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堵盖,所述堵盖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堵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堵盖的一侧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钢球,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筒体通过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筒体连接在一起,依靠自身进行密封,防止在正常使用时,产生泄漏。
优选地:所述泄油孔成型于所述筒体,所述泄油孔设置有2个。
如此设置,一体成型方便进行加工制造。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堵盖通过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对内部压力的大小进行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当需要对抽油杆或抽油泵进行维护时,提出部分或全部抽油杆,向油管内泵入一定压力,钢球对弹簧进行压缩,在钢球与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之间产生缝隙,在压力作用下,油管内原油等液体沿泄油孔通过该缝隙流入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内并最终通过堵盖上的圆孔流出实现泄油目的,后续可实现油管内无液体上提,不仅增加了泄油的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污染环境的隐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769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索具根部弯曲疲劳性能测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