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吊放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78677.1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仲华;姜正权;严炳发;钱建明;罗英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8 | 分类号: | G01R31/5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杨学强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试验装置 | ||
一种电缆吊放试验装置,属于电缆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试验平台、设于试验平台上的驱动电机、设于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轴、设于驱动轴上的绕线筒、设于绕线筒一侧上方的导向滑轮、设于导向滑轮下方的井道、负载模拟块,绕线筒一侧设有安装台,安装台上设有沿绕线筒轴向布置的丝杆架及转动连接于丝杆架的丝杆,丝杆上设有螺母,螺母连接有滑动台,滑动台上设有引线滑轮,滑动台下侧设有滑块,安装台上设有滑轨,驱动轴与丝杆之间设有同步带组件;电缆一端绕于绕线筒上,另一端依次经过引线滑轮和导向滑轮并连接于负载模拟块。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电缆在绕线筒上堆叠,保证电缆各处受力均衡,从而确保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吊放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一些特殊行业或设备对于其采用的电缆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要求电缆具有较强的抗拉伸或抗卷曲能力。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ZL201822148385.2公开的一种光电复合电缆垂直负载重复卷绕收放试验设备,包括动力源、传动装置、盘具固定架和控制柜,控制柜与动力源相连,盘具固定架上经轴承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收线盘,收线盘一侧上设有光功率计和万用表,动力源与转轴相连,盘具固定架上设有导向滑轮,收线盘下方设有负载模拟块,负载模拟块上设有线缆固定装置。该设备虽然能够通过收线盘的转动来实现线缆的重复吊放试验,但是,由于线缆吊起时,大部分线缆需要绕至收线盘上,而又由于导向滑轮的位置固定,使得收线时,部分线缆会重叠绕在其他部分的电缆上,甚至产生更复杂的绕线情况,导致同一根线缆的不同段的受力情况差异较大,试验结果不够稳定和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吊放试验装置,其能够避免电缆在绕线筒上堆叠,保证电缆各处受力均衡,从而确保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缆吊放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平台、设于试验平台上的驱动电机、设于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轴、设于驱动轴上的绕线筒、设于绕线筒一侧上方的导向滑轮、设于导向滑轮下方的井道、负载模拟块,所述绕线筒一侧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有沿所述绕线筒轴向布置的丝杆架及转动连接于丝杆架的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母连接有滑动台,所述滑动台上设有引线滑轮,所述滑动台下侧设有滑块,所述安装台上设有滑轨,所述驱动轴与丝杆之间设有同步带组件;电缆一端绕于所述绕线筒上,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引线滑轮和导向滑轮并连接于所述负载模拟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带动绕线筒转动以收线,同时驱动轴通过同步带组件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螺母及与螺母连接的滑动台和引线滑轮移动,即通过引线滑轮沿绕线筒轴向的移动,来引导电缆单层逐圈地依次绕于绕线筒上,从而避免了电缆发生堆叠等影响受力均衡的情况,确保了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还要说明的是,引线滑轮的移动速度可通过同步带组件中两个同步轮之间的直径比来调节,以确保不同直径的电缆的试验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丝杆架上设有与所述丝杆平行的调节安装杆,所述调节安装杆上至少设有两个配合所述螺母的限位光电开关。一般的,两个限位光电开关分别对应于绕线筒的两块端板,以限制引线滑轮在绕线筒对应的范围内移动,避免其将电缆引出绕线筒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井道下部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用于限制负载模拟块下降的最低位置,确保试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试验平台上于所述井道开口周围设有护栏,以避免人员或其他物品的掉落,确保人员及物品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试验平台上于所述井道开口处设有滑盖,所述护栏一侧下部设有滑盖伸缩口。其中,滑盖可通过常规的滑轨和滑块来实现滑动,滑盖主要用于在装置停运状态下,封住井道口,以进一步确保安全性,同时滑盖可通过护栏一侧的伸缩口实现便捷的开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78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