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料带热转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83820.6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26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宋光辉;宋信信;王玉亮;姜腾飞;赵长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3/407 | 分类号: | B41J3/407;B41J33/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春燕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清池街道***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料带热转印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转印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料带热转印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安装有料带托板,机架上还安装有转印安装座,转印安装座上设有色带放料机构、色带收料机构和热转印机构,色带放料机构、色带收料机构和热转印机构均位于料带托板上方,且热转印机构位于色带放料机构和色带收料机构之间,处于转印状态时,色带位于热转印机构和料带托板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料带上不合格电子标签的自动标记,标记高效、有序、准确,不会在标记过程中对料带造成污染,且便于后续处理时对标记的不合格电子标签进行识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转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带热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RFID)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作为数据载体,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能起到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的作用,已经在工业及商业自动化等众多领域内得以应用;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当其固定在被标识物上时,可以唯一确定被识别对象,通过电子标签读写器可读取和写入该被标识对象的信息,可以在众多被管理对象中准确的管理每一个对象,不会发生误记或错记等现象。
电子标签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合格品的存在,因此需要对生产的产品料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对标记的不合格品进行破碎处理并筛捡出,从而杜绝不合格品进入后续的包装工序,确保出厂产品中无不良品出现。目前,料带上不合格电子标签的标记通常由人工完成,不但劳动强度大,标记效率低,且由于操作工人操作不细心等各种主观原因,易在标记过程中对料带造成污染,此外,人工标记的位置及形状各异,不便于后续处理时对标记的不合格电子标签进行识别。因此,开发一种料带热转印装置,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料带热转印装置,以解决目前人工进行料带上不合格电子标签标记的方式,劳动强度大,标记效率低,易在标记过程中对料带造成污染,且不便于后续处理时对标记的不合格电子标签进行识别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料带热转印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料带托板,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转印安装座,所述转印安装座上设有色带放料机构、色带收料机构和热转印机构,所述色带放料机构、所述色带收料机构和所述热转印机构均位于所述料带托板上方,且所述热转印机构位于所述色带放料机构和所述色带收料机构之间,处于转印状态时,色带位于所述热转印机构和所述料带托板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色带放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转印安装座上的放料固定板,所述放料固定板上转动安装有放料电机驱动的放料轴;
所述色带收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转印安装座上的收料固定板,所述收料固定板上转动安装有收料电机驱动的收料轴;
所述热转印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转印安装座上的气缸安装板,所述气缸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转印气缸,所述转印气缸朝向所述料带托板的活塞轴端部安装有热转印头,且处于转印状态时,色带位于所述热转印头的正下方。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放料电机固定安装于放料固定板上,且放料电机的输出轴与放料轴传动相连,收料电机固定安装于收料固定板上,且收料电机的输出轴与收料轴传动相连。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放料轴和所述收料轴的端部均安装有料卷快夹,所述放料固定板和所述收料固定板的底部均安装有若干用以实现色带导向输送的导料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83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