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椭球形双层包衣防伪药品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86035.6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96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艳;高彤欣;于馨宁;杨进飞;刘博源;马斌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28 | 分类号: | A61K9/28;A61K9/4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汪海 |
地址: | 117004 辽宁省本***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球 双层 包衣 防伪 药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物制剂防伪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椭球形双层包衣防伪药品,包括椭球形片芯、内层包衣和具有溶水性的外层包衣,其中内层包衣包裹于椭球形片芯上,外层包衣包裹于内层包衣上,且所述内层包衣上设有苹果多酚标记,所述外层包衣上喷涂渐变色的水溶性医用色素并设有特殊标识,所述椭球形片芯内部设有贯穿缝隙,且混合填充剂充满所述贯穿缝隙并在椭球形片芯表面形成特殊标识。本实用新型通过由外到内多种防伪方式确保药品的防伪功能,提高药品仿制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物制剂防伪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椭球形双层包衣防伪药品。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外包装防伪技术,比如油墨印刷防伪、标识防伪、包装盒内容物防伪、包装结构防伪等,另外结合市场需求,也可以大量生产药品防伪标签,并加入纹密防伪、隐形荧光防伪、二维码防伪等技术。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推广,一些传统的防伪技术暴露出技术含量低、结构组合易被破译的缺点,比如油墨防伪技术。由于造假手段先进,检查人员很容易出现疏忽,导致假冒药品被忽略而继续在市场中流通。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防伪效果,出现了将防伪载体由药盒转向药品的防伪技术,其通常是将防伪信息印刷在药片或胶囊上,并通过锁钥原理进行加密。但这类防伪手段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生产数量较少且仅用于固体口服药品,消费者无法直观的认证其真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如何提高药品防伪技术以切实保障企业的利益和民众的生命健康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球形双层包衣防伪药品,通过由外到内多种防伪方式确保药品的防伪功能,提高药品仿制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椭球形双层包衣防伪药品,包括椭球形片芯、内层包衣和具有溶水性的外层包衣,其中内层包衣包裹于椭球形片芯上,外层包衣包裹于内层包衣上,且所述内层包衣上设有苹果多酚标记,所述外层包衣上喷涂渐变色的水溶性医用色素并设有特殊标识,所述椭球形片芯内部设有贯穿缝隙,且混合填充剂充满所述贯穿缝隙并在椭球形片芯表面形成特殊标识。
所述椭球形片芯表面形成的特殊标识和所述外层包衣上的特殊标识相同。
所述外层包衣上涂刷食用油墨形成特殊标识。
所述外层包衣为泡腾片包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由外到内多种防伪方式确保药品的防伪功能,其中独特不倒翁椭球形状以及外层包衣上设有的特殊标识可以初步判断药品真伪,药品入水中后外层包衣内溶解后暴露出内层包衣上的苹果多酚标记,且苹果多酚标记接触空气后变色,可方便人们直接通过人眼确认进一步判断药品真伪,另外椭球形片芯内部通过3D打印技术使混合填充剂贯穿药品缝隙形成特殊标识(JM),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药品剖面的特殊标识辨别药品真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发生倾倒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椭球形片芯,2为食用油墨,3为水溶性医用色素,4为外层包衣,5为内层包衣,6为苹果多酚标记,7为混合填充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860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