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氰乙酸水溶液连续脱氰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86367.4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5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马会楼;陈志东;王丽;孟令生;王运超;王玉婷;马江华;郑作深;刘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19/14;B01D19/00;B01D53/18;C07C255/19;C07C253/34;C01C3/10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18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261108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酸 水溶液 连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氰乙酸水溶液连续脱氰的装置,包括一次酸化装置、脱氰装置、吸收装置和二次酸化装置,一次酸化装置包括氰乙酸钠进料泵、一次酸化盐酸进料泵、一次酸化管道混合器和加热器,脱氰装置包括脱氰塔、脱氰塔鼓风机和脱氰塔气液分离器,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中间罐、火碱进料泵、氰化钠出料泵、吸收塔气液分离器和氰化钠储罐,二次酸化装置包括脱氰液进料泵、二次酸化盐酸进料泵、二次酸化管道混合器和稀氰乙酸储罐。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整个装置能耗低,脱氰效率高,处理成本低,脱氰后氰化钠质量符合国际标准,且脱氰处理后的氰乙酸中氰化氢含量很低,保证了氰乙酸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氰乙酸水溶液连续脱氰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氰乙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品,可用来制备氰乙酸酯、丙二酸酯、咖啡因、霜脲氰、维生素B6等许多精细化学品,这些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胶粘剂等行业。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氯乙酸钠与氰化钠通过氰化反应制备氰乙酸钠,反应结束后,用盐酸进行酸化,生成稀氰乙酸溶液,反应剩余的氰化钠转变为氰化氢,稀氰乙酸中氰化氢的浓度一般在0.05%-0.15%,随后进行脱水浓缩,氰化氢随着脱水的进行进入脱出水中,按常规方法对脱出水中的氰化氢进行破氰处理,然后再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常用的破氰方法一般采用加入双氧水、次氯酸钠进行氧化破氰、或加入活性炭等吸附材料进行吸附除氰,这些方法需要添加其他物质,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氰化氢也没有得到回收。
专利CN1035099A提出一种回收氰化物的方法,该方法用酸酸化后汽提脱氰,汽提出的氰化氢冷却除去水分和其他气体,用火碱或丙酮吸收生成氰化物产品,该方法能够回收氰化氢,但需要对废水进行升温,消耗蒸汽比较多;由于氰乙酸在较高的温度下会分解,该方法不能处理稀氰乙酸水溶液中的氰化氢。
专利CN102807279A介绍了一种苯乙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处理方法,先将废水用酸调节PH值在0.5-2,然后通过鼓入空气的方法将氰化氢带出,再用火碱进行吸收,得到氰化钠。由于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稀氰乙酸时,盐酸摩尔数一般比氰乙酸钠过量0.5-1%,这样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吹脱稀氰乙酸,稀氰乙酸中少量的氯化氢也会随着空气及氰化氢带出,用火碱进行吸收时,将会生成氯化钠,吸收得到的氰化钠中混有氯化钠,造成氰化钠质量不合格;而且用空气进行吹脱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火碱吸收生成碳酸钠,会造成氰化钠中的碳酸钠超标,得不到合格氰化钠。
专利CN210974333U提供一种用于焦化废水的脱氰处理系统,该方法通过将废水泵入水解反应器,将氰根进行水解破除,然后再脱氨来处理焦化废水,用于氰乙酸在该条件下同样也会水解,所以该方法也不能用来处理稀氰乙酸中的氰化氢。
专利CN102030401A提出一种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通过加入硫酸亚铁络合脱氰,生成的普鲁士蓝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从而除去水中氰化物,该方法对氰化物含量比较低的废水是一个较好的处理方法。但稀氰乙酸中氰化氢含量比较高,且含量波动也比较大,加入硫酸亚铁会给稀氰乙酸中带人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后续脱水脱出氯化钠质量影响很大,而且普鲁士蓝沉淀颗粒很小,很难选取合适的过滤设备,该方法也不适合处理稀氰乙酸中的氰化氢。
综上所述,目前处理氰化氢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装置,但对处理稀氰乙酸中的氰化氢来说,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成本低,效率高,氰乙酸质量高的氰乙酸水溶液连续脱氰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氰乙酸水溶液连续脱氰的装置,包括一次酸化装置、脱氰装置、吸收装置和二次酸化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863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厂钢筋下料流水平台
- 下一篇:一种可固定的间歇经口营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