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88851.0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9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靳宝全;曹晋鹏;田卫东;王淇;王世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5/02 | 分类号: | B01F15/02;B01F15/0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军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包括取料煤仓、煤仓给煤机、待配煤传输皮带、重量检测模块、分煤器、混煤传输皮带、搅拌器、混煤仓、成品煤传输皮带、成品煤流量检测模块、灰分检测模块、仓位检测模块、风机、缓冲仓、出口给煤机;运行时煤流依次经过取料煤仓、待配煤传输皮带、分煤器、混煤传输皮带、混煤仓、成品煤传输皮带、缓冲仓进行装车,灰分检测模块和重量检测模块的信号传入PLC控制器,经过运算得出分煤器角度。本实用新型在装车前设计缓冲仓及混煤仓,确保待掺配煤种充分混合,降低了故障发生率,依据灰分检测模块反馈控制分煤器角度,相比传统手动配煤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商品煤精度,具有良好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
背景技术
配煤技术在选煤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确保配煤可靠性,大多数选煤厂仍采用计算配比后手动控制配煤,存在配煤精度低、混煤不均匀,优质煤消耗大的问题。而且,现有的配煤技术得到的商品煤质量较差,优质煤消耗量大,极大的浪费配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手动配煤过程中存在的精确度低、混煤不均匀的问题,公开一种能够提高准确配煤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包括:煤仓系统、煤流输送系统、保护系统、监控设备系统以及PLC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煤仓系统包括取料煤仓、混煤仓以及缓冲仓;所述煤流输送系统包括待配煤传输皮带、混煤传输皮带以及成品煤传输皮带;所述保护系统包括风机、仓位检测模块、皮带急停开关和混煤流量检测模块;所述监控设备系统包括重量检测模块、灰分检测模块、分煤器、煤仓给煤机以及出口给煤机;
取料煤仓设置于煤仓给煤机上方,混煤仓安装于一分煤器出口处,缓冲仓设置于出口给煤机上方;取料煤仓不限于两个,混煤仓和缓冲仓有且仅有一个;
待配煤传输皮带安装于取料煤仓下方,混煤传输皮带安装于分煤器的出口处,成品煤传输皮带安装于混煤仓出口处,以使混煤仓输出的成品煤通过成品煤传输皮带传输至缓冲仓;待配煤传输皮带和混煤传输皮带不限于两条,成品煤传输皮带仅有一条;
风机安装于缓冲仓顶部一侧,其进气口位于缓冲仓外,出气口位于缓冲仓内,仓位检测模块安装于缓冲仓顶部中心位置处,皮带急停开关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混煤传输皮带及成品煤传输皮带上并形成连锁,混煤流量检测模块安装于成品煤传输皮带上,灰分检测模块设置于成品煤传输皮带上靠近缓冲仓的一端,且混煤流量检测模块距离灰分检测模块不得超过50米;
重量检测模块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上,分煤器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末端,煤仓给煤机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正上方,出口给煤机安装于缓冲仓底部;其中重量检测模块和分煤器不限于一台,灰分检测装置有且仅有一台,煤仓给煤机不少于二台,出口给煤机不少于一台;
所述PLC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CPU模块、输出模块;采集模块输入端与重量检测模块和灰分检测模块相连,采集模块输出端与CPU模块相连,CPU模块输出端经输出模块与分煤器相连。
其中,取料煤仓设置为2个,在每一取料煤仓下方分别设置两个煤仓给煤机,并在两个煤仓给煤机下方设置一待配煤传输皮带。
其中,两个取料煤仓下方对应设置的待配煤传输皮带设置为相对转动,二者之间设置所述分煤器。
其中,缓冲仓下方设置两个出口给煤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888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导热护贝机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靠背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