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93966.9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4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泳贤;许鹏;王勇;赵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4G2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黄照倩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式现浇 混凝土 楼板 厚度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该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三角形框架、支撑脚、中点支撑杆和控高杆。三角形框架包括三根连接杆,三根连接杆首尾相连形成等边三角形形状;支撑脚设置有三根,三根支撑脚分别设置在三角形框架的三个顶点处,三根支撑脚设置在三角形框架的同一侧;中点支撑杆与支撑脚互相平行;控高杆控高杆的两端分别与中点支撑杆和与中点支撑杆对应支撑脚连接在一起,控高杆与中心支撑杆连接位置处与中心支撑杆远离三角形框架一端的端点之间的距离为混凝土楼板所需浇筑厚度。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便于施工人员快速观察出混凝土浇筑厚度,操作简单,同时控制精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行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工程普遍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保证构造柱、圈梁、楼板的工程整体性,但是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由于操作人员的素质、现场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给混凝土各项指标的控制带来了难度。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楼板厚度普遍超出或小于设计给定值,楼板厚度是楼板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指标,板厚的超出或减小会造成板中心的挠度增加、承载力减小,是造成现浇楼板开裂的原因之一,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中,根据结构质量施工要求,浇筑混凝土楼板厚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则需相应的工具控制厚度,但目前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控制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楼板浇筑混凝土面积较大,标高控制点设置较少,工人施工过程中对标高控制点不能很好的进行利用;测量员对仪器操作的误差以及未进行检查复核导致的楼板厚度不精准,甚至影响现场的施工进度、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楼板浇筑厚度控制时操作繁琐、控制不精准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
三角形框架,包括三根连接杆,三根连接杆首尾相连形成三角形形状;
支撑脚,设置有三根,三根支撑脚分别设置在三角形框架的三个顶点处,三根支撑脚设置在三角形框架的同一侧并且垂直于三角形框架所在平面;
中点支撑杆,与支撑脚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中点支撑杆设置在其中一根连接杆的中点,并且中点支撑杆与支撑脚位于三角形框架的同一侧;
控高杆,与三角形框架所在平面平行,控高杆的两端分别与中点支撑杆和与中点支撑杆对应支撑脚连接在一起,控高杆与中心支撑杆连接位置处与中心支撑杆远离三角形框架一端的端点之间的距离为混凝土楼板所需浇筑厚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在使用时,将该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放置在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底板上,此时即可进行浇筑,支撑脚用于将该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稳定地支撑在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底板上,防止该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发生倾斜,保证施工准确性;控高杆与中心支撑杆连接位置处到中心支撑杆远离三角形框架端点的距离即为待浇筑的厚度,因此,在施工时,通过观察混凝土浇筑面与控高杆之间的距离即可控制混凝土浇筑面高度与所需浇筑的混凝土厚度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的精准性,同时避免施工人员需要时常对混凝土的高度进行测量,方便施工人员操作,节省施工时间。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方便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楼板浇筑厚度的控制,操作简单,节省施工时间,同时控制精准。
进一步的,中点支撑杆和支撑脚均与三角形框架可拆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方便该便捷式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存放和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939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良好抓地力的轮胎及其模具
- 下一篇:一种骨科手术室护理用清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