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体积的层析柱除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96473.0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6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维;丰丽琴;王荣龙;洪涛;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4;C02F1/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钦荣燕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体积 层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除氟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体积的层析柱除氟装置,通过体积调节装置可压实柱内固体细颗粒粉末,保证了固体粉末在内部的完整性,防止溶液进入后,固体粉末融化塌陷;通过体积调节装置下端的过滤芯,可减少在逆向实验时柱内固体粉末的夹带,有效降低柱内粉末的用量,实现可控性;可根据需要,控制固体粉末在层析柱内的体积,阻止内部压实固体粉末在压力的作用下上移,保证了固体粉末在内部的完整性,装柱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除氟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F-的质量浓度要低于10mg/L;饮用水含F-量要低于1mg/L,在生产过程中,含氟废水可造成设备的腐蚀,加快设备折旧率,污染环境,增加企业经济负担等。近些年来,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含氟废水对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因此,开发研究新的含氟废水处理技术及优化现有除氟工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快速提高除氟效果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环保压力的关键。
目前的层析柱除氟装置不能控制柱内细颗粒树脂或者不膨胀细颗粒固体粉末的体积且内部压实固体粉末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上移,造成内部固体粉末容易融化塌陷,装柱效果不好;且固体粉末在逆向实验时容易出现固体粉末夹带等问题。细颗粒树脂或者细颗粒固体粉末,由于粒径较小,装柱后对液体的阻力较大,使得装柱后的反应物在压力作用下整体上升或者塌陷,造成实验难以进行,需对层析柱内的反应固体物进行整体控制处理,以免影响液体的通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体积的层析柱除氟装置,该装置可控制层析柱体积,保证了固体粉末在内部的完整性,装柱效果好,可减少柱内固体粉末的夹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可调节体积的层析柱除氟装置,包括层析柱主体,层析柱主体下端设置进液口,进液口处设置控制阀,进液口上方设置过滤芯一;层析柱主体上端的内壁上设置螺纹结构,在螺纹结构下方的层析柱主体侧壁上设置出液口;在层析柱主体内设置体积调节装置,所述体积调节装置包括螺纹连接柱,螺纹连接柱的上端设置T型架,螺纹连接柱的下端设置过滤芯二,所述螺纹连接柱和过滤芯二在层析柱主体内上下移动,在螺纹连接柱的外侧套设一段螺纹柱,螺纹柱的内壁与外壁上均带有螺纹结构,螺纹柱外壁上的螺纹结构与层析柱主体上端内壁上的螺纹结构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体积调节装置的过滤芯二的滤孔孔径与层析柱主体下方的过滤芯一的滤孔孔径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体积调节装置的螺纹连接柱直径小于过滤芯二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细颗粒树脂或细颗粒固体粉末装入层析柱主体中并压实无空隙,填装高度低于出液口;将螺纹柱套设在螺纹连接柱外侧并与层析柱主体上端的螺纹结构固定连接,将体积调节装置放入层析柱主体内,通过T型架推动螺纹连接柱和过滤芯二在层析柱主体内向下运动,从而压实主体空腔内的细颗粒树脂或细颗粒固体粉末,然后通过旋转T型架将螺纹连接柱与螺纹柱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体积调节装置与层析柱主体的相对位置固定,保证内部颗粒物在逆向层析柱反应过程中不会出现上升或者塌陷;打开控制阀,利用离心泵加压使废水液从层析柱下端的进液口进入,经过下方的过滤芯一后进入层析柱主体空腔内,与空腔内的细颗粒树脂或细颗粒固体粉末反应,反应后的废水液经过体积调节装置下端的过滤芯二后再从出液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体积调节装置可压实柱内固体细颗粒粉末,保证了固体粉末在内部的完整性,防止溶液进入后,固体粉末融化塌陷,层析柱的装柱效果好。
2、通过体积调节装置下端的过滤芯,可减少在逆向实验时柱内固体粉末的夹带,有效降低柱内粉末的用量,实现可控性。
3、可根据需要,控制固体粉末在层析柱内的体积,阻止内部压实固体粉末在压力的作用下上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96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泡减震垫生产用运输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垃圾清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