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进六出式开关模块及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97173.4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4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梁朝升;侯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简愉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53/6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十蕙一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31 | 代理人: | 于露萍 |
地址: | 200443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进六出式 开关 模块 充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进六出式开关模块及充电系统。其中一进六出式开关模块,包括开关模块壳体,开关模块壳体上设有直流输入正端、直流输入负端;开关模块壳体上包括六组开关单元,每组开关单元均包括一个直流输出正端、一个直流输出负端和两个高压直流接触器,直流输入正端通过一个高压直流接触器连接直流输出正端,直流输入负端通过另一个高压直流接触器连接直流输出负端;六组开关单元的直流输出正端和直流输出负端分别用于连接六个充电终端;开关模块壳体内还设有开关模块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针对一台充电桩六个充电终端,通过开关模块的动态调配,可实现功率的有效分配,挺高充电桩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模块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普及,同时也催生了直流充电桩的发展,传统的“一车一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发展的需求。一车一桩模式存在以下固有弊端:
一、单桩充电功率固化,无法满足多种车辆快速充电的需求;市场上新能源乘用车电池容量通常为50-60kwh,而新能源大巴车电池容量一般为300kwh左右,当单桩充电功率额定为60kw时,无法使用与大巴车的快速充电;
二、单桩模式造价成本高,每个充电桩都是独立运行的个体,内部核心零部件利用率低,现场安装、调试时间长;
三、单桩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
为了解决以上直流充电桩发展的痛点,目前行业内普遍推广:柔性矩阵式充电网络,其充电系统框架采用总分式结构,即一个核心充电桩,多个充电终端。核心充电桩内部集成功率模块(AC/DC)、功率分配开关模块(PDU)、功率控制模块、充电开断单元(CDU)等,充电终端仅为连接车联的充电枪头及相关计费、联网、通讯等模块。
但是目前行业内应用功率分配技术,通常采用的是高压直流接触器搭建的开关电路,将不同功率模块连接到相应的充电终端,高压直流接触器的接通与断开控制以及接触器的状态反馈均是通过低压线束连接到充电桩主控制器;这样的设计结构上排布散乱,低压线束纵横交叉,不便于装配的自动化与后期的运营、维保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功率分配技术结构复杂、布线繁琐,装配和维护难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进六出式开关模块及充电系统。
一进六出式开关模块,包括开关模块壳体,所述开关模块壳体上设有直流输入正端、直流输入负端、直流输出正端和直流输出负端,所述开关模块壳体内设有高压直流接触器,所述直流输入正端和所述直流输入负端用于与功率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壳体上包括六组开关单元,每组开关单元均包括一个所述直流输出正端、一个所述直流输出负端和两个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所述直流输入正端通过一个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连接所述直流输出正端,所述直流输入负端通过另一个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连接所述直流输出负端;
六组开关单元的所述直流输出正端和所述直流输出负端分别用于连接六个充电终端;
所述开关模块壳体内还设有用于控制高压直流接触器关断的开关模块控制器,所述开关模块控制器用于连接充电桩控制器。
所述直流输入正端和所述直流输入负端均采用铜排布置于所述开关模块壳体的一侧,并在所述开关模块壳体表面标示有正负极标识。
六组所述开关单元中的所述直流输出正端和所述直流输出负端均采用铜排成一排布置在所述开关模块壳体的对侧,并在所述开关模块壳体表面标示有正负极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简愉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简愉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971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振弦式传感器的校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火灾自动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