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砂型透气性能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99527.9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8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卢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型 透气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型透气性能测试装置,涉及铸造模具,解决了目前难以实现对砂型透气性测试的技术问题。它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安装有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中安装有气压产生组件,所述密封箱体的前侧安装有用于监测密封箱体内气压的微压表;所述密封箱体的上方密封安装有延伸至密封箱体中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中安装有用于连通密封箱体与砂型的气体供给组件,所述密封箱体中固定安装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气体供给组件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高效,且能迅速有效的测量出砂型的透气性,保证了砂型的质量,进而提高了铸件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砂型透气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透气性指型砂能让气体透过而逸出的能力,是气体对薄膜、涂层、织物等高分子材料的渗透性,是型砂的重要性能指标,是聚合物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与聚合物的结构、相态及分子运动情况有关。
发动机铸件被浇铸出来前,型砂的透气性大小对铸件性能影响很大,如果砂型的透气性差,铸件易产生裂纹和气孔等缺陷。而影响砂型透气性能的因素很多,例如:第一、当型砂的砂粒水分较低时,粘土没有被充分润湿,砂粒间隙充满松散的粘土质点,透气性不高。当水分超过一定值以后,粘土质点的水化膜变厚,粘结力下降,在一定紧实力作用下,型砂的紧实度高,导致透气性下降。第二、附加物、混砂工艺及紧实度,粘土砂中加入煤粉、氧化铁粉等附加物,都会降低型砂的透气性。为了在每颗砂粒表面上均匀覆盖一层粘土膜,混砂时应很好地混合搓碾型砂。如果混砂时间太短,型砂混合不均匀,透气性也会变差。第三、造型时,随着紧实度增大,砂粒排列紧密,孔隙率减少,透气性降低。但紧实到一定程度后,继续施加外力时透气性不再变化,因此为了获得较好的透气性,对于湿型砂,一般情况下紧实度不宜过高。
但是目前工业应用中,对于砂型透气性的测试手段并不多,导致砂型的透气性能测试难以实现,因此,大多数铸件厂家不对砂型的透气性进行测量即直接使用,后期再对铸件进行检查。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还容易因砂型透气性的问题导致铸件的质量问题,不利于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砂型透气性能测试装置,解决了目前难以实现对砂型透气性测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砂型透气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安装有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中安装有气压产生组件,所述密封箱体的前侧安装有用于监测密封箱体内气压的微压表;所述密封箱体的上方密封安装有延伸至密封箱体中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中安装有用于连通密封箱体与砂型的气体供给组件,所述密封箱体中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气体供给组件上下滑动实现其启闭的驱动组件。
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气体供给组件包括试样座;所述试样座滑动插接在第一安装座中,且所述试样座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安装座的外侧,所述试样座中旋接有中空螺柱;位于所述密封箱体内的试样座中开设有第一气道,所述中空螺柱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气道与中空螺柱内部空腔的第一气孔;位于所述密封箱体外的试样座中开设有贯穿试样座的第二气道,所述中空螺柱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气道与中空螺柱内部空腔的第二气孔。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密封箱体内的试样座中开设有第三气道,所述第三气道上方的试样座中开设有贯穿试样座的第四气道,所述第三气道中旋接有封闭螺栓,所述试样座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转动封闭螺栓的螺栓转动组件。
更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密封箱体外的试样座上安装有可拆卸的密封罩。
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蜗杆和手柄;所述密封箱体内安装有第二安装座,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与中空螺柱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涡轮,所述蜗杆转动安装在密封箱体中,且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密封箱体并延伸至密封箱体的外侧,所述手柄安装在位于密封箱体外侧的蜗杆的端部,所述涡轮与蜗杆啮合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箱体的前侧安装有用于校准微压表的箱内气压对照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995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利用空气余热的传送带加热系统
- 下一篇:薄壁弯管接头机械加工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