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附装甲的轻质防护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03731.3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32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浩;韩坦;李宏;刘成玮;董德坤;常慧;齐震;杨崇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395部队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5/12;E06B5/16;E06B3/36;E06B3/30;E06B7/23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珉 |
地址: | 110162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甲 防护门 | ||
一种外附装甲的轻质防护门,包括钢制蒙皮、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镁铝合金槽型骨架及防护装甲片,所述镁铝合金槽型骨架首尾连接组成长方形边框,边框内设置若干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且纵向的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与横向的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十字相交形成纵横网孔数为6:3的内骨架,网孔内设置有缓冲吸能层,支撑骨架外侧由碳纤维材料层合板包裹,碳纤维材料层合板外侧设置有钢制蒙皮,防护门通过合页转动安装于门框上,且在防护门与门框的接触面设置有密封胶条,在防护门的抗压面设置若干防护装甲片及一个门把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重量轻、运输方便、安装和维护简单且有效抵抗精确打击及水平穿甲弹打击威胁的防护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附装甲的轻质防护门。
背景技术
防护门作为防护工程口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防护工程的防护等级。传统防护门一般为“厚大笨重”钢质防护门和钢筋混凝土防护门,由于材料及抗力设计需要,传统防护门存在开关困难、抢修抢建时间长、运输安装不便,日常维护更换成本高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精端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给防护工程带来巨大挑战。为能够有效抵抗精确打击及水平穿甲弹打击威胁,适应工程快速转换,急需一种便于平战结合使用、防护性能高、运输安装方便的外附装甲的轻质防护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附装甲的轻质防护门,解决现有传统防护门的“厚大笨重”,造成开关、维护及抢修抢建困难,运输及安装不便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附装甲的轻质防护门,包括钢制蒙皮、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镁铝合金槽型骨架及防护装甲片,所述镁铝合金槽型骨架首尾连接组成长方形边框,边框内设置若干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且纵向的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与横向的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十字相交形成纵横网孔数为6:3的内骨架,网孔内设置有缓冲吸能层,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之间及镁铝合金工字型材骨架与镁铝合金槽型骨架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内骨架与边框形成支撑骨架,支撑骨架外侧由碳纤维材料层合板包裹,且通过铆钉固定,起到保护骨架和承受冲击波荷载的作用,碳纤维材料层合板外侧设置有钢制蒙皮,以抵御弹片或冲击波中的破碎物对碳纤维层合板的破坏,防护门通过合页转动安装于门框上,且在防护门与门框的接触面设置有密封胶条,以防止外部毒气与放射物质进入,在防护门的抗压面设置若干防护装甲片及一个门把手,防护装甲片以防止防护门受到精确制导武器近距离打击、冲击波夹杂弹片打击和穿甲弹水平打击,提高防护门抗力,同时减轻防护门的重量。
所述缓冲吸能层为缓冲吸能泡沫铝或聚氨酯泡沫。
所述防护门的长宽比为16:7。
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由碳纤维T700、环氧树脂M03、固化剂、阻燃剂、稳定剂及促进剂混合制成,其中碳纤维T700的重量百分比为60%,环氧树脂M03的重量百分比为18%,固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4%,阻燃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稳定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促进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
所述钢制蒙皮的厚度小于等于0.5mm。
所述防护装甲片由反应装甲、复合装甲及合金背架组成,反应装甲为第一层,其与复合装甲通过高性能金属结构胶粘接,复合装甲与合金背架之间通过高性能金属结构胶粘接,且合金背架与防护门抗压面连接,防护装甲片长宽比为4:5。
所述复合装甲采用碳化硅陶瓷装甲,所述反应装甲采用钝感炸药爆炸反应装甲。
所述合金背架采用镁铝合金制成的三角形金属背架,背架斜边与水平夹角不小于45°,通常设置为70°。合金背架一侧预置高性能金属结构胶,用于与防护门体进行粘接;平时使用防护门时不需将合成防护装甲粘贴在防护门上,以减少防护门的重量;在战时,将合成防护装甲按照行列式进行铺粘,以达到快速组装、轻质高抗力的防护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2395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32395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37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桩轻型抗拔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穴盘育苗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