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05737.4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59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成;张海;袁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得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2 | 代理人: | 袁江龙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胃肠 减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包括十字通管,十字通管上端固定安装有储液瓶,储液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套,十字通管前端固定安装有导流头,导管远离导流头的一端内壁开设有螺纹槽,导管靠近螺纹槽一端的外环面套设有螺纹套,螺纹接头下端固定连接有一次性导流管。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对进入患者胃肠道内的一次性导流管进行固定,且在进行胃肠减压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观察负压的压力,进一步的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负压压力进行调节,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胃肠道内部损伤,进而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
背景技术
胃肠减压是将导流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连接胃肠减压器,在负压和虹吸原理的作用下使胃内容物引出患者体外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将胃肠道内的气体或液体吸出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少胃肠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部伤口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在进行胃肠减压时不便于固定导流管,且在进行胃肠减压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观察负压的压力,不能对负压压力进行调节,进而不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胃部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包括十字通管,所述十字通管上端固定安装有储液瓶,所述储液瓶下端呈开口状态,且所述储液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套,所述十字通管下端安装有下落头,所述下落头外部安装有瓶口,所述瓶口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瓶,所述十字通管前端固定安装有导流头,所述导流头前端外部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导流头内部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远离导流头的一端内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导管靠近螺纹槽一端的外环面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外环面底部等间隔安装有四个呈水平状态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螺纹套的一端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内均插设有栓销,所述栓销中部均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螺纹套远离螺纹槽的一侧位于导管的外环面上套设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下端螺纹纹路部分呈片状间断状态,所述螺纹槽内设有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头下端固定连接有一次性导流管。
优选的,所述储液瓶上端安装有度量管,所述度量管的后侧管体上间隔设有若干刻度标记。
优选的,所述十字通管后端安装有负压装置。
优选的,所述十字通管后端位于负压装置的前侧安装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一次性导流管顶部固定连接的螺纹接头对应螺纹槽旋合后,将一次性导流管通过患者口鼻插入至患者的胃肠道内,进而通过将螺纹套与螺纹头旋合加以固定,进一步的通过对调节杆进行调节以实现对进入患者胃肠道内部的一次性导流管进行固定及支撑,进而打开负压装置并打开阀门,在负压装置及阀门打开的情况下,患者胃肠道内的气体或液体会通过一次性导流管经导管流动到十字通管后下落到收集瓶内,在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的过程中,十字通管内部的负压会使得储液瓶底部的橡胶套产生形变,进而使得度量管内部液体的液面高度下降,通过观察液面对应的刻度标记以了解负压的压力大小,进而通过对阀门闭合程度的调节以调节负压压力的大小,因此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对进入患者胃肠道内的一次性导流管进行固定,且在进行胃肠减压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观察负压的压力,进一步的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负压压力进行调节,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胃肠道内部损伤,进而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的螺纹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消化科用胃肠减压器的螺纹头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5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