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微导丝与球囊导管的对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06170.2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2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旭鹏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10;A61M2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财易清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陈桂兰 |
地址: | 04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血管 介入 治疗 中微导丝 导管 对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微导丝与球囊导管的对接器,包括:固定壳,在固定壳内设置有用于牵引微导丝与球囊导管对接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用于牵引在微导丝穿插进入球囊导管,组成组件,管状结构的端部设置有喇叭状开口;固定壳可带动管状结构从组件上分离。对接时,将微导丝通过一个喇叭状开口进入管状结构,球囊导管通过另一个喇叭状开口进入管状结构,之后,在管状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微导丝朝向球囊导管移动,直至进入球囊导管内。此对接器分为导丝端和球囊端,其中球囊端的设计与所用球囊的尺寸相同以便球囊导管头端能稳定置于对接器中。对接器整体可由中间掰开分为两部分,待对接完成后可直接掰开弃之。操作简单,对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是一种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微导丝与球囊导管的对接器。
背景技术
与外周血管及心脏血管的介入治疗不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操作更为精细,而精细的操作主要体现在对微导丝的使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最常用的微导丝粗细仅为0.014inch,即0.355mm,在脑血管介入操作中,常需要沿着微导丝将球囊导管或球囊扩张支架送入血管内病变部位进行单纯扩张成形或协助释放支架,但这个操作的第一个动作便是将如此纤细的微导丝穿入孔径与微导丝一样纤细的球囊导管头端,这就要求有较好的视力及双手精细的配合,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介入医师都需要好几次尝试、调整角度才能完成这个动作,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微导丝与球囊导管对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微导丝与球囊导管的对接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微导丝与球囊导管的对接器,包括:固定壳,在所述固定壳内设置有用于牵引微导丝与球囊导管对接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用于牵引所述微导丝穿插进入所述球囊导管,组成组件,所述管状结构的端部设置有喇叭状开口;所述固定壳可带动所述管状结构从所述组件上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为长方形盒,且所述固定壳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结构为一中间细、两端粗的双喇叭口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结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微导丝可通过喇叭口进入第一管道内部,所述球囊导管可通过喇叭口进入所述第三管道内部,且所述第三管道的内径与所述球囊导管的外径适配;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部延伸进入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管道;在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部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微导丝移动方向的薄塑料膜性结构;当所述球囊导管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内部时,所述薄塑料膜性结构的端部开口抵持在所述球囊导管的进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薄塑料膜性结构包括至少三片塑料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径为0.014inch;所述第三管道的内径与所述球囊导管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为1cm;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为5-6mm;所述第三管道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球囊导管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结构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微导丝与球囊导管的对接器,包括:固定壳,在所述固定壳内设置有用于牵引微导丝与球囊导管对接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用于牵引所述在所述微导丝穿插进入所述球囊导管,组成组件,所述管状结构的端部设置有喇叭状开口;所述固定壳可带动所述管状结构从所述组件上分离。对接时,将微导丝通过一个喇叭状开口进入管状结构,球囊导管通过另一个喇叭状开口进入管状结构,之后,在管状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微导丝朝向球囊导管移动,直至进入球囊导管内。此对接器分为导丝端和球囊端,其中球囊端的设计与所用球囊的尺寸相同以便球囊导管头端能稳定置于对接器中。对接器整体可由中间掰开分为两部分,待对接完成后可直接掰开弃之。操作简单,对接效率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旭鹏,未经吴旭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61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坪施工侧模用的卡固装置
- 下一篇:具有膜片弹簧防偏心结构的离合器盖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