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茶果剥壳及籽壳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07990.3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00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季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耕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4 | 分类号: | B07B1/24;B07B1/42;B07B1/46;A23N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鸿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54 | 代理人: | 王春娇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剥壳 分离 装置 | ||
一种油茶果剥壳及籽壳分离装置,包括筛筒(1)、电机减速机Ⅰ(2)、支架(3)、电机(4),壳体(5)下部设置有集料斗(6),筛筒(1)上设置有喂料斗(7),筛筒(1)上设置有筛网(8),筛筒(1)内设置有搅棒组件,支架(3)上固定有底座(13),底座(13)的两个固定板(14)之间横向设置一固定筒(15),固定筒(15)的内部设有一转筒(16),转筒(16)与电机(4)连接,转筒(16)的筒壁上排布有多个圆形的漏孔(17),固定筒(15)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斗(18),壳体(5)下部的集料斗(6)与转筒(16)的进料管(19)上部连接。籽破损率较低,且不需暴晒裂开口,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剥壳及籽壳分离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油茶果剥壳及籽壳分离装置,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油茶籽产量较大,油茶鲜果通常采摘后靠太阳将油茶鲜果暴晒裂开口后再由人工剥壳;但人工剥壳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且如果在采摘时遇到天气不佳,渥堆后易霉变、油脂的酸价升高而造成油茶籽利用价值降低。
目前,现有的油茶果的剥壳及籽壳分离机通常采用“齿辊剥壳机”的原理,即油茶果通过两或四对带齿的辊,靠辊上的齿撕啮果皮达到剥壳的目的。但是,该种齿辊剥壳机使籽的破损率较高,且籽、壳分离不干净,因此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油茶果剥壳及籽壳分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油茶果剥壳及籽壳分离装置,包括筛筒、电机减速机Ⅰ、支架、电机,所述的筛筒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的壳体下部设置有集料斗,所述的筛筒与电机减速机Ⅰ相连接,所述的筛筒上设置有喂料斗,筛筒上设置有筛网,筛筒内设置有搅棒组件,所述的搅棒组件包括搅棒组、定位杆和衬板,筛网与其内部的搅棒组同心,筛筒驱动的皮带轮内装配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外壁与皮带轮内壁相紧配合,滑动轴承的内壁与搅棒组的驱动主轴相松配合,所述的搅棒组装配在衬板上,所述定位杆与搅棒组的驱动主轴固定在一起,所述的衬板与定位杆相转动连接,所述喂料斗的出口对应搅棒组驱动主轴上的绞龙叶,所述的支架上固定有底座,所述的底座两侧均设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横向设置一固定筒,所述的固定筒的内部设有一转筒,所述的转筒与固定筒同轴心设置,转筒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板之间,转筒与电机连接,转筒的筒壁上排布有多个圆形的漏孔,固定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斗,转筒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壳体下部的集料斗与进料管上部连接,所述的进料管底部通过通过一倾斜设置的连接管伸入转筒内部。
所述的搅棒组与电机减速机Ⅱ相连接。
所述的电机固定于其中一个固定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籽破损率较低,且不需暴晒裂开口,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筛筒1,电机减速机Ⅰ2,支架3,电机4,壳体5,集料斗6,喂料斗7,筛网8,搅棒组9,定位杆10,衬板11,滑动轴承12,底座13,固定板14,固定筒15,转筒16,漏孔17,出料斗18,进料管19,连接管20,电机减速机Ⅱ21,绞龙叶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2,一种油茶果剥壳及籽壳分离装置,包括筛筒1、电机减速机Ⅰ2、支架3、电机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耕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耕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79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