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整石假山造景叠水景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10040.6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23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明;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闽园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C5/06 | 分类号: | B44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整 假山 造景叠 水景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方整石假山造景叠水景观结构,涉及园林景观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主要包括设置于基层上的山体,山体包括由砖块堆砌成一体的内体以及嵌设叠加至内体外表面的装饰块,各装饰块均设置为方整石,堆叠至内体外表面的各装饰块呈下降式阶梯状分布。其中,在内体外壁上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涂抹形成。本申请具有提高假山整体的放置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园林景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整石假山造景叠水景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假山是园林景观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
但是,现有技术中通过石块堆叠而成的假山,随着叠加的高度的增加,稳定越来差,逐个叠加的方式使得假山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假山整体的放置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方整石假山造景叠水景观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方整石假山造景叠水景观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方整石假山造景叠水景观结构,包括山体,所述山体包括内体以及设置于内体外表面的装饰块,所述内体一体成型设置,堆叠至所述内体外表面的各装饰块呈下降式阶梯状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内体,于内体外壁上排设装饰块,减少了装饰块的用料,同时也减少了装饰块堆叠带来的不稳定性风险,进而提高假山整体的放置稳定性。
优选的,各所述装饰块均设置为方整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方整石特有的方正形状,便于各装饰块的堆叠,各装饰块的堆叠也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山体上还排设有抽取水至山体上端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取水至山体顶部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体流下,形成假山叠水景观效果。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隐藏式排设至内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排水管排设置于内体内,避免排水管外露影响整体景观效果。
优选的,所述内体上端设置有水槽,所述排水管上端与水槽连通设置,流水溢出所述水槽上端并沿着各装饰块外表面向下流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槽对来自排水管的水进一步蓄积,然后再排放,进一步提高流水流动至装饰块上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流水流动景观效果。
优选的,所述水槽设置为一体式不锈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一体成型的水槽直接嵌设至内体上端,安装更加简便。
优选的,所述内体外壁上设置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的设置将减少水分进入内体。
优选的,所述山体其中一侧设置有背墙,所述背墙位于流水流动的相反一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部分园林地势的限制,常需将假山靠墙而设,一方面是,减少占地,合理利用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假山配合背墙形成更佳的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山体包括内体以及装饰块,各装饰块呈下降是阶梯状排布至内体外侧,减少堆叠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进而提高加假山整体的放置稳定性;
通过在内体外设置有防水层,减少水分渗透至内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闽园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闽园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0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破壁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动漫设计的手绘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