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室内增氧的制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14359.6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91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顾飞龙;张达威;岑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垣锦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8/60 | 分类号: | F24F8/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室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内增氧的制氧装置,解决了现有用于室内增氧的装置在使用时存在能耗较高且制氧效率低的问题;包括水箱和燃料电池外壳,水箱上设有制氧组件,水箱的右侧设有燃料电池外壳,燃料电池外壳内设有氢燃料电池组件;通过在水箱上设置制氧组件,在燃料电池外壳内设置氢燃料电池组件,另外水箱和燃料电池外壳通过氢气输出管相连,利用制氧组件可以高效产生氧气,利用氢燃料电池组件则可以将制氧组件产生的氢气进行催化反应并产生电能,进而实现能源的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增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室内增氧的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氧气是氧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化学式O2,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氧气是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脑力和体力消耗增大,氧气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人们呆在室内的时间往往较长,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由于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极易造成大脑缺氧,出现头昏、胸闷、疲惫、精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中国专利CN104310312A公开了一种室内增氧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和储氧罐,空气压缩机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处设有空气滤清器,空气压缩机出气口连接过滤器进气口,过滤器出气口与增氧管进气口连接,增氧管出气口与储氧罐入口连接;储氧罐一端设有储氧罐出口,储氧罐采用不锈钢压力容器,储氧罐的内壁涂有聚乙烯耐氧涂层。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存在能耗较高且制氧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室内增氧的制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室内增氧的制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用于室内增氧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能耗较高且制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室内增氧的制氧装置,包括水箱和燃料电池外壳,水箱上设有制氧组件,水箱的右侧设有燃料电池外壳,燃料电池外壳内设有氢燃料电池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水箱呈U形结构,水箱内设有电解溶液,电解溶液由蒸馏水和硫酸钠混合配制而成,水箱上设有加料口,水箱的左端连接有氧气输出管,氧气输出管上设有排气阀门,水箱的右端连接有氢气输出管,氢气输出管上也设有排气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制氧组件包括碳棒、一号导线、电池、电路开关和二号导线,碳棒设置在水箱内且碳棒设有两根,左侧碳棒的底部与一号导线的一端相连,一号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右侧碳棒的底部与二号导线的一端相连,二号导线的另一端与电路开关相连,电路开关通过导线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水箱通过氢气输出管与燃料电池外壳相连通,燃料电池外壳上连接有空气输出管,空气输出管与空气输送机的出气口相连,空气输送机的进气口通向室外,另外燃料电池外壳上还连接有氢气排出口和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燃料电池外壳内设置的氢燃料电池组件将燃料电池外壳内分成氢气反应腔和氧气反应腔两个腔室,氢燃料电池组件包括阳极板、电解质层和阴极板,电解质层设置在燃料电池外壳的中部,电解质层的左侧设有阳极板,其右侧设有阴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阳极板的底端与四号导线的一端相连,四号导线的另一端与二号导线相连,阴极板的底端与三号导线的一端相连,三号导线的另一端与一号导线相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用于室内增氧的制氧装置,通过在水箱上设置制氧组件,在燃料电池外壳内设置氢燃料电池组件,另外水箱和燃料电池外壳通过氢气输出管相连,利用制氧组件可以高效产生氧气,利用氢燃料电池组件则可以将制氧组件产生的氢气进行催化反应并产生电能,进而实现能源的重复利用。该装置具有制氧效率高且节能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用于室内增氧的装置在使用时存在能耗较高且制氧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垣锦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垣锦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43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形工件夹持吊具
- 下一篇:一种管坯运输旋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