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子轴承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18200.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46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叶华美;於铭洋;贾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益友测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1/02 | 分类号: | B23P1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苏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1 | 代理人: | 张姝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菱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轴承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轴承安装结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滑轨,工作台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侧支撑板一,侧支撑板一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与滑轨通过滑块活动设置,工作台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侧支撑板二,侧支撑板一和滑动板通过输送转轴连接设置,输送转轴的侧壁靠近左侧末端处设置有手摇柄,滑动板的两侧底端设置有滑块,滑动板与侧支撑板二之间安装有转子,转子的侧壁上设置有转子转轴。该转子轴承安装结构可以保证作用在轴承内圈各部位的力度大小一致,进而保证轴承安装的完整性,而且有利于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安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转子轴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转子,是指由轴承支撑的旋转体,是电机的一个重要组件;目前,电机的主体结构和使用材料没有本质的改变,一般由定子、转子和其它附件组成;传统的电动机转子由转轴和铁芯组成,转轴的两端装有轴承以使转子转动支撑于电动机外壳上,转子相对于定子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转子和定子之间就会产生摩擦,从而会减少转子和定子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在转子上安装轴承来减少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加使用寿命,目前转轴上轴承的安装方法是:将轴承套在转子上转轴的外端,然后用小铁锤、铜棒等工具对称地敲打与转轴相接触的轴承的轴承内圈,直至轴承完全套装在转子的转轴上。这种安装方法的缺点是:工人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安装效率低,而且人工敲打时不能保证作用在轴承内圈各部位的力度大小一致,容易导致由于受力不均匀而损坏转子轴承或者转子转轴,
现如今转子轴承安装过程,一般是通过人工敲打使轴承完全套装在转子的转轴上,这种操作方法,工人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安装效率低,而且人工敲打时不能保证作用在轴承内圈各部位的力度大小一致,容易导致由于受力不均匀而损坏转子轴承或者转子转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转子轴承安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轴承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如今转子轴承安装过程,一般是通过人工敲打使轴承完全套装在转子的转轴上,这种操作方法,工人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安装效率低,而且人工敲打时不能保证作用在轴承内圈各部位的力度大小一致,容易导致由于受力不均匀而损坏转子轴承或者转子转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子轴承安装结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滑轨,所述工作台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侧支撑板一,所述侧支撑板一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滑轨通过滑块活动设置,所述工作台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侧支撑板二,所述侧支撑板一和滑动板通过输送转轴连接设置,所述输送转轴的侧壁靠近左侧末端处设置有手摇柄,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底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动板与侧支撑板二之间安装有转子,所述转子的侧壁上设置有转子转轴,所述转子转轴的外壁上套设有轴承,所述滑动板的顶端开设有限位口一,所述侧支撑板二的顶端开设有限位口二,所述限位口一和限位口二通过限位块活动设置,所述工作台的前方靠近右侧边缘处设置有轴承安装机构。
优选的,所述轴承安装机构包括两组支撑架,两组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侧壁上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外壁上靠近顶端处套设有压力环。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侧壁上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固定卡板一,所述滑动板的侧壁上靠近固定卡板一处设置有加热板一,所述侧支撑板二的侧壁上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固定卡板二,所述侧支撑板二的侧壁上靠近固定卡板二处设置有加热板二,所述压力环的侧壁上开设有两组安装口,所述压力环的侧壁上安装有两组拉力架,两组所述拉力架的外壁上靠近顶端处均设置有固定扣,两组所述拉力架和压力环通过安装螺母连接设置,两组所述安装口与安装螺母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配合输送转轴和滑块活动设置于工作台的上方,所述输送转轴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圈,所述侧支撑板一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螺纹圈相契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益友测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联益友测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8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快速运输卸货设备
- 下一篇: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