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18751.8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57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宁;于奇建;邢继伟;李少鹏;黄亚洲;贾红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1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框构 平行 方向 控制 限位 装置 | ||
一种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其包括并排设置在两个框构底板之间的长条板状混凝土梁和方木;其中混凝土梁与其靠近的框构底板浇筑在一起;方木则夹在混凝土梁和另一个框构的底板之间作为缓冲层。本实用新型效果:1、在两个平行顶进的框构之间形成一个硬隔离,由此在顶进过程中对两个框构起约束顶进方向的作用,保证两个框构不会相向而行,净距达到设计要求。2、方木作为缓冲层可起到保护框构的作用,防止顶进时混凝土梁的四周棱角对框构造成损坏。3、所采用的材料均为施工现场常用材料,来源广泛,无需特殊制作,因此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框构顶进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框构顶进时控制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在基坑内设置导向墩,当框构入土后两侧均受土压力影响,可以起到相对受力导向的作用;二是当框构顶进至路基防护桩处,在路基防护桩与框构外侧之间设置刚构件作为刚性支撑,以防止框构向路基防护桩方向偏移。
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是只适用于单框构顶进,但当遇到“一坑双框构”,即需要将位于同一基坑内的两个框构平行同向顶进,而且两个框构之间的净距甚至只有50cm的情况时,由于两个框构之间无支撑物体,因此框构进入土体后一侧受土压力影响,极易发生相向而行的问题,导致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第二种方法的缺点是钢构件截面尺寸小,若框构发生挤压,会导致与钢构件相接触的混凝土面压强高,容易对框构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包括并排设置在两个框构底板之间的长条板状混凝土梁和方木;其中混凝土梁与其靠近的框构底板浇筑在一起;方木则夹在混凝土梁和另一个框构的底板之间作为缓冲层。
所述的混凝土梁的前部呈直角梯形,并且斜腰面靠近与其浇筑在一起的框构底板前部。
所述的混凝土梁和方木的长度与框构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两个平行顶进的框构之间形成一个硬隔离,由此在顶进过程中对两个框构起约束顶进方向的作用,保证两个框构不会相向而行,净距达到设计要求。
2、方木作为缓冲层可起到保护框构的作用,防止顶进时混凝土梁的四周棱角对框构造成损坏。
3、所采用的材料均为施工现场常用材料,来源广泛,无需特殊制作,因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使用状态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使用状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包括并排设置在两个框构1底板之间的长条板状混凝土梁2和方木3;其中混凝土梁2与其靠近的框构1底板浇筑在一起;方木3则夹在混凝土梁2和另一个框构1的底板之间作为缓冲层。
所述的混凝土梁2的前部呈直角梯形,并且斜腰面靠近与其浇筑在一起的框构1底板前部。
所述的混凝土梁2和方木3的长度与框构1的长度相同。
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框构平行顶进方向控制限位装置的使用方法阐述如下:
预制框构1底板时,在与混凝土梁2靠近的框构1底板一侧的空间内提前捆扎好混凝土梁2的钢筋,并将该框构1底板的钢筋与混凝土梁2的钢筋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混凝土梁2和框构1底板的外侧支设模板,之后在上述模板内同期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可制成后部连成一体的框构1底板和混凝土梁2;将方木3夹在混凝土梁2和另一个已预制成的框构1底板之间作为缓冲层;这时就可开始进行两个框构1平行同向顶进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187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