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硬化加工控制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21360.1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2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董辉;邹立;徐嘉晨;罗立锋;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浙工大创新联合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C21D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郭金梅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硬化 加工 控制系统 装置 | ||
一种激光硬化加工控制系统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放料装置上固定有数个放料点,位于放料装置下方的工作平台内设有O轴滑组,O轴滑组的输出端与放料装置驱动连接,位于放料装置其中一边的工作平台上架设有机架,机架内左右对称设有Z轴滑组,每个Z轴滑组的输出端上均固定有激光器,位于激光器下方的工作平台上前后分别设有X1轴滑组和X2轴滑组,X1轴滑组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下挡板气缸。可对金属工件进行局部硬化加工,从而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腐蚀性和疲劳强度等性能,自动化程度更高,减少人工的操作,节省加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合格率;同时此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可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硬化加工控制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设计中常常需要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硬化处理以提高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和疲劳强度。常规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多采用高中频淬火、渗碳、碳氮共渗、氮化等方法,其优点在于硬化层较深,可批量生产。但由于长时间高温加热,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和不易获得均匀分布的硬化层,从而影响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常规工艺加工处理的周期很长,能源消耗很大。这些传统的方法都是人工进行操作,生产效率很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很难令人满意。
因此,激光硬化技术应运而生。这种工艺方法用于强化零件的表面,可以显著地提高金属材料及零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疲劳性能及强度和高温性能;同时可使零件心部保持良好的韧性,以使零件的力学性能具有耐磨性好、冲击韧性高、疲劳强度高的特点。激光硬化可以提高产品的服役能力和成倍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经济特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行业中。但是,现有技术中,对工件激光硬化加工过程也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生产效率仍然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激光硬化加工控制系统装置,由五轴滑组代替人工淬火、渗碳等操作,可对金属工件进行局部硬化加工,从而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腐蚀性和疲劳强度等性能,自动化程度更高,减少人工的操作,节省加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合格率;同时此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可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地脚、主壳体、工作平台、放料装置、激光器、机架、Z轴滑组、X1轴滑组、气缸执行机构、放料台、O轴滑组、感应器、X2轴滑组、上挡板气缸、上挡板、下挡板气缸、下挡板;主壳体的底部四角均固定有地脚,主壳体的顶部固定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表面活动设有放料装置,放料装置上固定有数个放料点,位于放料装置下方的工作平台内设有O轴滑组, O轴滑组的输出端与放料装置驱动连接,位于放料装置其中一边的工作平台上架设有机架,机架内左右对称设有Z轴滑组,每个Z轴滑组的输出端上均固定有激光器,位于激光器下方的工作平台上前后分别设有X1轴滑组和X2轴滑组,X1轴滑组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下挡板气缸,下挡板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下挡板,X2轴滑组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上挡板气缸,上挡板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上挡板;工作平台的上部后方设有气缸执行机构和放料台,气缸执行机构由推料气缸、旋转气缸、伸缩气缸、升降气缸和夹持气缸构成;推料气缸的控制端固定在机架的内壁上,且推料气缸的输出端活动设置在放料台的上方,升降气缸的控制端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夹持气缸的控制端连接,伸缩气缸的控制端和旋转气缸的控制端均固定在工作平台上,伸缩气缸的输出端活动设置在旋转气缸输出端上的料盘上方,旋转气缸输出端上的料盘活动设置于与之相邻的激光器的下方;所述的X2轴滑组的控制端上以及夹持气缸的控制端上均设有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感应器为红外对射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由框架和活动铰接在框架前侧开口上的封门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推料气缸、旋转气缸、伸缩气缸、升降气缸和夹持气缸的两端均固定有磁性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浙工大创新联合研究院,未经金华市浙工大创新联合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21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