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多功能瓦斯抽采封孔装置的异型注浆导流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25624.0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7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锋;王宇;陈龙;孔令杰;徐守仁;兀帅东;郭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F7/00;E21F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多功能 瓦斯 抽采封孔 装置 异型 导流 接头 | ||
用于多功能瓦斯抽采封孔装置的异型注浆导流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前侧部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十二条前轴向导流孔和十二条前径向导流孔,前轴向导流孔后端与前径向导流孔内端一一对应连通,接头本体后侧部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十二条后轴向导流孔和十二条后径向导流孔,后轴向导流孔前端与后径向导流孔内端一一对应连通,十二条前径向导流孔与十二条后径向导流孔一一对应通过U型导流管连通。本实用新型插接安装在抽采管前端的钻孔孔口外部,方便拆装且可重复多次使用,在分段注浆作业时,十二个前径向导流孔逐个与注浆泵连接,起到导流浆液的作用,在没有注浆的导流孔内还具有抽采瓦斯的导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瓦斯抽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多功能瓦斯抽采封孔装置的异型注浆导流接头, 用于在煤矿井下本煤层钻孔形成之后的注浆封孔、补浆堵漏、注水降尘。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本煤层瓦斯抽采是解决煤矿瓦斯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在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封孔中,现在所用的封孔器存在抗压强度较低,封孔后后期由于巷道变形,应力集中区域向巷道深部转移引起钻孔变形,轻者引起抽采钻孔漏气,重者直接压扁抽采管造成只有浓度没有流量。有的矿井采取关闭抽采钻孔来处理钻孔漏气,有的直接在此沿着钻孔位置用钻机打碎原有的封孔装置和封孔段再次封孔,如此循环,不但直接影响了后期的瓦斯抽采效率和抽采浓度,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工作量和资金成本。若采用一种可以不用破除原来封孔装置,直接并连续不断进行多次封孔的装置,会对瓦斯抽采作业中降低成本和劳动力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与抽采管连接、方便拆装,可多次使用、具有注浆及抽瓦斯导流作用的用于多功能瓦斯抽采封孔装置的异型注浆导流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多功能瓦斯抽采封孔装置的异型注浆导流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中心开设有抽采连接孔,接头本体前侧部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十二条前轴向导流孔和十二条前径向导流孔,前轴向导流孔后端与前径向导流孔内端一一对应连通形成前L型通道,接头本体后侧部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十二条后轴向导流孔和十二条后径向导流孔,后轴向导流孔前端与后径向导流孔内端一一对应连通形成后L型通道,十二条前径向导流孔与十二条后径向导流孔的外端均凸出接头本体外圆并一一对应通过U型导流管连通。
接头本体后端同轴线设有插接管,十二个后轴向导流孔后端向后凸出于接头本体后端面。
接头本体前端同轴线连接有抽采变径接头,抽采变径接头为前大后小的变径管结构,接头本体前侧部外圆伸入到抽采变径接头后端口内并相互螺纹密封连接。
十二条前轴向导流孔分别为第一前轴向导流孔、第二前轴向导流孔、第三前轴向导流孔、第四前轴向导流孔、第五前轴向导流孔、第六前轴向导流孔、第七前轴向导流孔、第八前轴向导流孔、第九前轴向导流孔、第十前轴向导流孔、第十一前轴向导流孔和第十二前轴向导流孔;
十二条前径向导流孔分别为第一前径向导流孔、第二前径向导流孔、第三前径向导流孔、第四前径向导流孔、第五前径向导流孔、第六前径向导流孔、第七前径向导流孔、第八前径向导流孔、第九前径向导流孔、第十前径向导流孔、第十一前径向导流孔和第十二前径向导流孔;
十二条后轴向导流孔分别为第一后轴向导流孔、第二后轴向导流孔、第三后轴向导流孔、第四后轴向导流孔、第五后轴向导流孔、第六后轴向导流孔、第七后轴向导流孔、第八后轴向导流孔、第九后轴向导流孔、第十后轴向导流孔、第十一后轴向导流孔和第十二后轴向导流孔;
十二条后径向导流孔分别为第一后径向导流孔、第二后径向导流孔、第三后径向导流孔、第四后径向导流孔、第五后径向导流孔、第六后径向导流孔、第七后径向导流孔、第八后径向导流孔、第九后径向导流孔、第十后径向导流孔、第十一后径向导流孔和第十二后径向导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256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