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27969.X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8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包中南;苏福;平红阳;况东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7/02 | 分类号: | H01R27/02;H01R13/02;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凤迪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用于与包括电模块插头和附加模块插头的对接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前壁、后壁以及连接前壁和后壁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壳体包括;第一接收部,从壳体的前壁朝向后壁凹设有一插接口以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的电模块插头;第二接收部,设置在前壁上以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的附加模块插头,连接器还包括端子,端子包括彼此相连的端子头部和端子连接部,端子头部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弯折成一角度,使得端子头部设置在第二接收部中以用于连接附加模块插头并且端子连接部设置在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本申请的连接器在适用于标准应用的同时能够兼容额外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连接器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与包括电模块插头和附加模块插头的对接连接器配合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标准连接器仅具有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的电模块插头的接收部。因此,该标准连接器仅适用于标准应用,而无法兼容其他应用,诸如高压电源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用于与包括电模块插头和附加模块插头的对接连接器配合,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前壁、后壁以及连接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一接收部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前壁朝向所述后壁凹设有一插接口以用于接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电模块插头;以及第二接收部,所述第二接收部设置在所述前壁上以用于接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附加模块插头,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端子,所述端子包括彼此相连的端子头部和端子连接部,所述端子头部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弯折成一角度,使得所述端子头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中以用于连接所述附加模块插头,并且所述端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彼此相对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以及连接所述前部部分和所述后部部分的彼此相对的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并且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穿透所述壳体的所述两个侧壁而敞开的两个侧部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接收部还包括由所述前部部分、所述后部部分、所述顶部部分和所述底部部分限定的一内部容纳空间,所述端子头部从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两个侧部部分中的一个沿着垂直于所述一个侧壁的方向插入在所述内部容纳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一内部容纳空间以及从所述前壁凹设并与所述内部容纳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插孔,所述端子头部设置在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端子头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至少一个插孔暴露以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插孔接收所述对接连接器时连接所述附加模块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一内部容纳空间,所述端子头部设置在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端子头部的相对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倒刺状凸起,所述倒刺状凸起与所述第二接收部干涉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内部容纳空间中,在所述端子头部与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前部部分或所述后部部分之间留有间隙,其中,所述端子头部包括弹性部分,使得在所述端子头部与所述附加模块插头配合时,所述弹性部分能朝向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前部部分或所述后部部分在所述间隙内弹性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前部部分和所述后部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0.2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塑胶件,至少一个所述塑胶件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相应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端子的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塑胶件并设置在所述塑胶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件与所述端子成型在一起以形成一传输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从所述两个侧壁凹设且相连通的一内部容纳空间,所述端子头部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弯折成的所述角度为90 度,使得所述端子连接部贴合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个侧壁的所述外表面上并且所述端子头部沿垂直于所述一个侧壁的方向被插入在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所述内部容纳空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279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蛋白印迹处理与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核素转运防护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