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窗防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31426.5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2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君昊;马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君昊 |
主分类号: | E05F15/42 | 分类号: | E05F15/42;B60Q9/00;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力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3 | 代理人: | 龚健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窗防夹装置,包括挡雨罩本体,所述挡雨罩本体包括挡雨罩顶壳、挡雨罩侧壳,所述挡雨罩顶壳位于挡雨罩侧壳的顶侧,且挡雨罩顶壳与挡雨罩侧壳呈L型组合,所述挡雨罩顶壳的内顶侧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底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电路板靠近挡雨罩侧壳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接头,所述挡雨罩侧壳的内侧安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挡雨罩侧壳的内底侧安装设置有逻辑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中,系统可以在车窗升起时,如有人手或其他部位在车窗升降范围内,系统会声音提示司机及时注意,避免意外受伤,采用传感器来感知车窗内人手及其他部位,可以非常及时提示告警,避免了传统车辆车窗防夹功能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防夹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开车带着小朋友出行,坐在后排的小朋友们活泼爱动,常常把手伸出窗外,司机升窗时通常无法观察到后窗情况;
市面很多车型虽宣称有“升窗防夹”功能,但实际调查发现只有用比较大的障碍力挡住玻璃升起时,汽车的“防夹”功能才会启用,所以实际生活中人们(尤其是儿童)被夹手造成的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车窗防夹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窗防夹装置,包括挡雨罩本体,所述挡雨罩本体包括挡雨罩顶壳、挡雨罩侧壳,所述挡雨罩顶壳位于挡雨罩侧壳的顶侧,且挡雨罩顶壳与挡雨罩侧壳呈L型组合,所述挡雨罩顶壳的内顶侧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底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电路板靠近挡雨罩侧壳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接头,所述挡雨罩侧壳的内侧安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挡雨罩侧壳的内底侧安装设置有逻辑控制器,且逻辑控制器位于蓄电池的底侧,所述挡雨罩侧壳靠近逻辑控制器的两侧分别安装设置有玻璃升降传感器模块与警报器,且玻璃升降传感器模块与警报器分别位于逻辑控制器的侧边与底侧,所述玻璃升降传感器模块与警报器均贯穿挡雨罩侧壳靠近挡雨罩顶壳的一端内侧壁延伸至外侧,所述挡雨罩侧壳靠近挡雨罩顶壳的一端外侧壁顶侧设置有控制接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挡雨罩本体的外侧壁边缘处设置有粘板,且粘板与挡雨罩顶壳、挡雨罩侧壳的外侧壁边缘处之间均固定连接,所述粘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粘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挡雨罩顶壳的外表面嵌入设置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与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路板远离红外距离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吸盘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路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挡雨罩顶壳的内顶侧对应安装架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与安装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逻辑控制器与警报器、玻璃升降传感器模块、蓄电池之间均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车窗防夹装置,系统可以在车窗升起时,如有人手或其他部位在车窗升降范围内,系统会声音提示司机及时注意,避免意外受伤。
2、该一种车窗防夹装置,采用传感器来感知车窗内人手及其他部位,可以非常及时提示告警,避免了传统车辆车窗防夹功能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吸盘垫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君昊,未经马君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14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瓶生产用气密封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护式LED显示屏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