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力座密封的门窗气密性检测用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33887.6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9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尤;杨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诚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65 | 代理人: | 刘天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力 密封 门窗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力座密封的门窗气密性检测用密封装置,至少包括薄膜和压条,压条将薄膜压紧固定于室内门窗四周的墙洞上,压条的两端面以及靠近薄膜的一面上均涂覆有软质树脂层,每根压条对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磁力座,磁力座安置于室外门窗并与压条的位置对应,磁力座与压条间的吸力使压条将薄膜紧密固定于门窗上,磁力座的四个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每根压条对应设置的磁力座通过凹槽连接于连接杆上。该密封装置通过磁力座、压条和薄膜将门窗和围护结构之间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好,密封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对门窗外观无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气密性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磁力座密封的门窗气密性检测用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对于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热工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建筑热工性能主要与围护结构有关,我国目前的围护结构中门窗的能耗约为墙体的4倍、屋面的5倍、地面的20多倍,占建筑围护结构总能耗的40%~50%,因此门窗的绝热性能是围护结构中最差的,是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工程验收时,需要对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进行现场检测,并评价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其中外门窗的现场气密性检测需要将门窗进行密封,使门窗和围护结构之间形成一个静压箱后,再通过测试仪器对其气密性进行检测。目前现场气密性检测在门窗密封时存在耗时长、操作性不强的缺点,严重影响了现场检测工作的进度及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外门窗现场气密性检测的密封装置一般采用支撑杆支撑支架或者双面胶来对薄膜进行密封,例如中国专利CN207456684U公开了一种门窗现场气密性检测密封装置,该装置包括长度可调且截面为矩形的外框单体以及长度可调的支撑杆,外框单体形成一个环形封闭的框架,框架将密封膜顶住完全贴合固定在窗洞内侧,再利用支撑杆从框架内部将外框单体顶起,并在框架与密封膜间放置柔性发泡橡胶条,确保密封膜与窗洞严密贴合,但是该密封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密封材料重量较重且所占空间较大,不便于运输;(2)密封装置较复杂,不便于安装,尤其是当门窗高度较高时,密封装置安装较难且耗时较长。另外,中国专利CN210037089U公开了一种门窗气密性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中通过胶水将塑料薄膜与门窗密封,密封方法简单,密封效果较好,但是胶水难去除,易损坏墙体,严重影响了墙体的美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力座密封的门窗气密性检测用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通过磁力座、压条和薄膜将门窗和围护结构之间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好,密封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对门窗外观无影响。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磁力座密封的门窗气密性检测用密封装置,至少包括薄膜和压条,所述压条的两端面以及靠近薄膜的一面上均涂覆有软质树脂层,每根压条对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磁力座,所述磁力座安置于室外门窗并与压条的位置对应,通过磁力座与压条间的吸力使压条将薄膜紧密固定于门窗上,所述磁力座的四个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每根压条对应设置的磁力座通过凹槽连接于连接杆上。
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中空的滑道,所述滑道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限位孔,且连接杆上沿轴向设置有与滑道连通的开口;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移动的连接环,连接环由环体和滑座组成,所述环体位于磁力座的凹槽内并将磁力座进行限位固定,环体的顶部与滑座连接固定,滑座上设置有凸起的弹珠,所述滑座位于滑道的内部并能够沿滑道滑动,滑座上的弹珠与滑道上的限位孔配合共同调节滑座与滑道的相对位置。
所述压条为铁制材料,压条厚度为2~3mm。
所述压条靠近薄膜的一面的软质树脂层厚度为0.5~1.0mm,压条两端面的软质树脂层厚度为2~3mm。
所述连接杆和连接环均为铝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陆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38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