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抵触结构导通的截流阀套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35045.4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0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包唐伟;董万里;刘文忠;刘文亮;石教锐;张兆礼;龙文婷;孟春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6;F16K1/46;F16K27/02;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抵触 结构 截流 | ||
一种抵触结构导通的截流阀套,通过阀套端盖与阀套端座配合,伸缩组件位于阀套端盖内被约束,组合密封件位于阀套端座内,适配套管穿过组合密封件和阀套端座与阀芯卡接,通过监测元器件与阀套端座配合推动适配套管顶动阀芯滑移,使适配套管与阀套端盖连通,连通后介质液体与监测元器件的检测头接触实现监测,更换新的监测元器件时阀芯复位阻止介质液体进入阀套端盖。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容器监测元器件更换过程中需要排空介质液体,不受控因素太多不符合快速维护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避免介质液体排空或排出过量,避免二次污染,更换过程不受时间因素影响,更换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抵触结构导通的截流阀套。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设备的智能化运行要求越来越高,这离不开各种安全信号的在线监测保驾护航,因此设备系统中安装的各种安全状态信号监测元件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对嵌入设备系统中安装的检测元器件在后期校验及更换维护工作给我们检修人员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目前,更换维护嵌入设备系统内的监测元器件一般方法是,一是将系统内的介质液体全部排出,再将监测元器件拆除校验或更换,由于监测元器件一般安装在设备容器的底部区域,需要将介质液体全部排尽才能对监测元器件进行拆除,这种维护方法非常浪费时间,同时也容易造成介质液体在排出后被二次污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二种方法是,在设备应急消缺时,一般为设备的监测元器件安装口制作临时堵头,该方法的工作流程为,在拆除元器件之前,在元器件安装接口处的下方放置好容器,用于盛接监测元器件拆除后流出的介质液体,待监测元器件拆除后,迅速的将堵头旋上,该方法在操作过程中不受控因数太多,时间过长导致介质液体排空或排出过量,故一般不作为常规检修工艺,上述两种方法与目前追求的快速、高效、安全检修原则不相符合,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更换及维护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抵触结构导通的截流阀套,结构简单,采用阀套端盖与阀套端座配合,弹簧、阀芯密封圈和阀芯位于阀套端盖内被约束,组合密封件位于阀套端座内,适配套管穿过组合密封件和阀套端座与阀芯卡接,监测元器件与阀套端座配合推动适配套管顶动阀芯滑移,使适配套管与阀套端盖连通,连通后介质液体与监测元器件的检测头接触实现监测,更换新的监测元器件时阀芯复位阻止介质液体进入阀套端盖,避免介质液体排空或排出过量,避免二次污染,更换过程不受时间因素影响,更换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抵触结构导通的截流阀套,它包括阀套端盖、弹簧、阀芯密封圈、阀芯、适配套管、组合密封件和阀套端座;所述阀套端盖与阀套端座配合,弹簧、阀芯密封圈和阀芯约束于阀套端盖内,适配套管穿过阀套端座和组合密封件与阀芯连接;适配套管推动阀芯沿阀套端盖滑动,使适配套管与阀套端盖连通。
所述阀套端盖为中空的筒体,位于腔体内一端设置凸起的连接环,另一端设置内螺纹,内螺纹一端与阀套端座配合;阀套端盖的筒体外壁轴向设置与腔体联通的阀套流通孔,多个阀套流通孔沿筒体外壁径向均布。
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阀套端盖的连接环和阀芯连接。
所述阀芯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与阀芯配合,在弹簧伸缩时O型密封圈随阀芯沿阀套端盖内壁滑动。
所述阀芯为圆形结构,一侧设置凸起环与弹簧套接,另一侧设置卡合环,位于阀芯外壁设置密封槽与阀芯密封圈配合。
所述卡合环内壁设置凹进的限位槽,卡槽径向贯穿卡合环与适配套管端头卡接。
所述适配套管为一端封闭的中空筒体,位于封闭端设置向外凸起的卡接块,卡接块与卡合环上设置卡槽配合;适配套管的筒体外壁设置与腔体联通的适配流通孔,多个适配流通孔沿筒体外壁径向均布。
所述组合密封件包括与橡胶圈内侧和外侧分别连接的金属内圈和金属外圈;橡胶圈、金属内圈和金属外圈整体粘合硫化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50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移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缝钢管双向交错叠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