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用装夹起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40407.9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0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顾亮;吴伟;范红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B66C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祖志翔 |
地址: | 2013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薄壁 零件 用装夹 起吊 装置 | ||
一种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用装夹起吊装置,包括抱箍、顶紧装置和起吊加强件;其中,抱箍为圆桶形框架,围置于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的外周,该抱箍由多个水平的金属环和多根竖直的金属杆交叉焊接而成,上面设有若干螺纹孔,抱箍的上部设置有四个吊耳;顶紧装置安装于抱箍上的螺纹孔中,包括有螺栓和尼龙块,该螺栓旋接于所述螺纹孔中且头部通过尼龙块顶靠住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的外壁,将该零件稳定夹固于抱箍中,以防止变形;起吊加强件设置于抱箍的上部,从内部向外支撑住大型薄壁筒体零件,以抵消起吊过程中的外力,减少零件的变形。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加工过程中稳定零件,控制住零件在吊运之后的变形量,从而减少了二次装夹的准备时间和确保了零件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零件起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用装夹起吊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薄壁筒体零件的结构受力后极易变形,特别是经过工序之间的吊运后很难保证上道工序加工内容的精度,导致工序间基准不一致,从而增加后续工序的校调难度。目前业内大型薄壁筒体零件均采用专用机床加工,以避免工序之间的吊运,所以现有夹具都只是将零件夹住,而不适用于工序之间零件整体的转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工装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用装夹起吊装置,其在加工过程中能稳定零件,控制住零件在吊运之后的变形量,从而减少二次装夹的准备时间和确保零件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用装夹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起吊装置包括有抱箍、顶紧装置和起吊加强件;所述抱箍为圆桶形框架,围置于所述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的外周,该抱箍由多个水平的金属环和多根竖直的金属杆交叉焊接而成,上面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抱箍上部的周边均匀固定设置有四个作为起吊点的吊耳;所述顶紧装置安装于所述抱箍上的螺纹孔中,包括有螺栓和尼龙块,所述螺栓旋接于所述螺纹孔中且头部通过所述尼龙块顶靠住所述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的外壁,将该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稳定夹固于所述抱箍中,以防止变形;所述起吊加强件设置于所述抱箍的上部,从内部向外支撑住所述大型薄壁筒体零件,以抵消起吊过程中的外力,减少所述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的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抱箍上的螺纹孔分为上下三层,每层各沿圆周均匀分布有12个,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均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紧装置的数量与所述抱箍的螺纹孔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抱箍的最上层的金属环为加固环,最下层的金属环为定位环,用于定位和稳定所述大型薄壁筒体零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起吊加强件包括有加强结构和螺栓;所述加强结构为十字形桁架结构,沿同一圆周位置设有四个脚部,该脚部设有螺孔,所述螺栓安装于该螺孔内且顶靠于所述大型薄壁筒体零件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结构的中心的顶部设有用于起吊的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所述抱箍配合顶紧装置稳定了零件的已加工状态,所述顶紧装置成一定角度增加了所述装夹起吊装置对零件的约束力,所述尼龙块增加了装夹的摩擦力并吸收了加工时的震动,所述起吊加强件的四个脚相对抱箍的四个起吊点,所述螺栓顶紧后能够抵消起吊过程中的外力,减少了吊运对零件造成的变形,从而保证了零件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抱箍,2—顶紧装置,2-1—螺栓,2-2—尼龙块,3—起吊加强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404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