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用于微创的具有动态支承作用的人工椎间盘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53513.0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0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义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5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具有 动态 支承 作用 人工 椎间盘 | ||
一种可用于微创的具有动态支承作用的人工椎间盘;其主要技术特征是:能够先以较薄的状态,置入在微创手术中较难撑开的两椎体之间,然后再利用其楔块与撑垫的斜面配合,将整个人工椎间盘的上下两个面的距离撑开,致使上下两面中的锥刺垂直植入所接触的椎体中并作锚定,以达到上下两椎体可利用撑垫与转盘之间的铰接副作相对活动,实现其可在微创手术中实现“动态支承”的临床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在骨外科及神经外科的椎间盘手术中所用的医疗器械,具体就是一种符合“动态固定”理论的可用于微创手术中的具有动态支承作用的人工椎间盘。
背景技术
当脊柱发生如椎管狭窄、滑脱及退行性病变等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时,被称为“黄金定律”的手术方案,通常就是除了植入椎弓根钉及连接棒作固定之外,还需将病变的椎体之间置入椎间盘融合器,代替被摘除的病变的椎间盘,提供生物力学支撑及植骨空间,最终促使其融合在一起。
这种被称为“刚性固定”理论,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种情况下,在植入椎弓根钉、连接棒及人工椎间盘后,会导致因应力集中而病变会延伸到相邻椎体;于是,一种被称为“动态固定”理论及如动态钉、动态棒、弹性棘突等相应的器械,就被研制出来并应用于临床,虽然此类器械可延缓病变延伸到相邻椎体,但由于两类器械的支承点,均与人体脊柱的中心轴线,有一定的偏移,修复后的脊柱及植入物之间的载荷分布不匀,这就导致了支承失稳,且因人体的日常活动而使得植入物承受呈周期性的疲劳负荷,容易造成“钉松棒断”的医疗事故;而且,人工椎间盘在此状态下,只起到支承作用,难以单独使用,还必须植入椎弓根钉与连接棒作协同固定;此外,由于在微创手术中较难撑开相邻的两个椎体,这就限制了非可调式人工椎间盘在微创中的应用;即使是目前所公布的可调式人工椎间盘的技术方案中,亦因其结构复杂,刚性度差而被诟病,且鲜有同时具备“动态固定”功能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流行的人工椎间盘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申请公布了一个技术方案,既能有效防止“病变延伸”的“刚性固定”理论中的弊病,又能有效解决“支承失稳”、“容易返松”、“疲劳损伤”等无论是刚性固定还是动态固定均为常见弊端,这种属于“动态固定”理论范畴的具有动态支承作用的人工椎间盘,可以起到代替“钉、棒组合”的同样临床效果;而且,由于利用此器械自身的斜面作“撑开”并进行“锚定”,无须如开放式手术中必须使用专门工具对病变椎体进行“撑开”及“夹紧”的手术程序,故此,可应用于微创手术中。
首先,考虑到人的椎体的冠向投影,基本呈圆形或是接近圆形,故此,本方案在设计人工椎间盘的时候,将其整体装配后的外形,设置为圆柱形,或是接近圆柱形;特别是与椎体的接触面,更应该设置为相配合的中央有隆起球面的圆形或是近似圆形,增大接触面,可有效减轻“坍塌”现象;但这不排除根据特殊情况而改变为带大圆倒角的方柱形。
进一步的,整个人工椎间盘由分别负责锚定于上、下方椎体的转盘与底座,及起到撑开、支承及锁定作用的楔块、撑垫与螺杆共五个零件所装配而成,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工作可靠。
再进一步的,负责起到锚定作用的转盘顶面及底座向下面,均设有与椎体接触面相匹配的中央隆起球面,且分布有垂直于其表面的锥刺,以实现在被撑开后,直接抵压着各自相邻的椎体表面,并进而使得其表面的锥刺垂直植入椎体内,以达到作紧固锚定的临床目的。
再进一步的,转盘的底面与撑垫的顶面,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彼此进行铰接的凹、凸球面;此铰接副除了实现两者之间的支承作用的同时,亦能够使得分别连接被锚定的上、下椎体,可作相对的过球心的垂直轴线转动及绕球心作摆动。
再进一步的,为避免这样的绕球心的摆动不受干涉,在转盘的底面,除在中央所用于铰接的凹球面之外的其余部分,设置成向外向上倾斜的如同倒置的伞形的,有利于转盘可作倾斜状态的环形斜面,而这样的环形斜面,还可对成角的相邻椎体接触面产生适应性的自动调整、适配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义,未经何伟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53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管撕裂试验快速装拆工装
- 下一篇:一种可用户自定义图案的汽车座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