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架杆件穿过夹芯板屋面的防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53574.7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1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宋云坡;胡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石家庄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D13/14;E04D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张志坤 |
地址: | 05003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架 穿过 夹芯板 屋面 防水 构造 | ||
本申请涉及屋面防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架杆件穿过夹芯板屋面的防水构造,包括贯穿屋面板的结构杆件,所述屋面板的上方设有伞状导水板,结构杆件贯穿伞状导水板与伞状导水板固接,结构杆件与屋面板的接缝内设有封檐板,结构杆件贯穿封檐板与封檐板固接,封檐板的周向侧壁固设有具有间距的上板、下板,屋面板位于上板、下板之间,屋面板的内外两侧分别与上板、下板紧密抵接,屋面板的顶面在与结构杆件的接缝处及周边固接有主防水层,主防水层与结构杆件的周向侧壁固接,主防水层的端部套设有使主防水层贴紧结构杆件的卡环,本申请能够解决网架结构杆件对屋面板防水层的破坏而带来的雨水渗漏问题,优化防水构造在震动环境下的防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屋面防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架杆件穿过夹芯板屋面的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网架屋面结构体系是目前大跨度空间屋面常用的结构类型,尤其在改建项目中应用较多。
在网架屋面结构体系中架设设备平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构杆件穿过屋面板的情况,这会破坏屋面板的防水,使此处的防水变的十分薄弱,而且由于设备在运行中的震动,更加剧了屋面板防水层的破坏,造成雨水渗漏,影响工程质量,为正常使用带来麻烦,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工程做法中尚没有对此种极限使用条件下的处理方案,因此,寻求一种更加合理且易于操作的防水构造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良好地解决网架结构杆件对屋面板防水层的破坏而带来的雨水渗漏问题,并优化防水构造在震动环境下的防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网架杆件穿过夹芯板屋面的防水构造。
本申请提供的网架杆件穿过夹芯板屋面的防水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网架杆件穿过夹芯板屋面的防水构造,包括贯穿屋面板的结构杆件,所述屋面板的上方设有伞状导水板,结构杆件贯穿伞状导水板且与伞状导水板固接,结构杆件贯穿屋面板的接缝处固设有封檐板,结构杆件贯穿封檐板且与封檐板固接,封檐板的周向侧壁一体成型有具有间距的上板、下板,屋面板位于上板、下板之间,屋面板的内外两侧分别与上板、下板紧密抵接,屋面板的顶面在与结构杆件的接缝处及周边固接有主防水层,主防水层与结构杆件的周向侧壁固接,主防水层的端部套设有使主防水层贴紧结构杆件的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防水设计理念,改单一的防水做法为疏导与防水相结合的做法,首先,在结构杆件贯穿屋面板防水薄弱的接缝上方设置伞状导水板,伞状导水板一方面能阻挡雨水直接进入屋面板缝隙内、另一方面将雨水导向接缝周边,起到了挡水和导水的双重作用,加强了对屋面板接缝处防水薄弱部位的保护,能够避免雨水进入屋面板的接缝内;伞状导水板与结构杆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震动环境下伞状导水板随结构杆件一起震动,仍能起到有效且稳定的挡水、导水作用,提高了震动环境下的防水可靠性;主防水层能够阻挡雨水进入结构杆件贯穿屋面板的接缝处内,提高接缝处的防水密封性能,卡环加强主防水层与结构杆件的连接强度;在正常使用环境下,整个防水构造体系可达到导水与防水相结合的防水性能;本实用新型还优化了封檐板的构造,将封檐板上翻,增大了封檐板与结构杆件的接触面积,使结构杆件与屋面板穿孔处形成一个平滑的接触面,能够实现更可靠的连接及密封效果,达到理想的防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伞状导水板为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或不锈钢原材料制造的伞状导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或不锈钢原材料制造伞状导水板能够使伞状导水板具有优良的耐水性、耐腐蚀性,延长伞状导水板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结构杆件贯穿屋面板的接缝处与主防水层之间固设有附加防水层,附加防水层与结构杆件的周向侧壁、屋面板的顶面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加防水层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杆件贯穿屋面板的接缝处的防水性能,也能有效延长主防水层在震动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卡环为采用不锈钢原材料制造的卡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石家庄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石家庄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53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BIM的虚拟装修体验装置
- 下一篇:内窥镜插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