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防尘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56433.0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6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军;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宇思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17 | 分类号: | B03C3/017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新致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7 | 代理人: | 谭德兵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防尘 结构 | ||
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防尘器结构,包括流道筒,其内设有多个防尘单元;所述防尘单元,包括将流体集中的集中件、将流体分散的分散件、将流体中尘埃吸附的吸附件,三者依次相连;所述的分散件将流体在吸附件中心处向周向分散。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流动效率高、不易堵塞、便于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流体防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新型防尘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除了流体本身带有杂质外,在管道或者渠道流动时也会产生杂质。目前市面上通常经过设置栅格或者过滤器的方式进行拦截。
但是栅格的拦截是很粗糙的,而过滤器拦截则很细。那么容易产生的现象是:栅格未拦截到的尘粒进入到过滤器处时,很容易造成过滤器的堵塞。为了避免堵塞,需要人时常巡查,耗费人力;并且过滤器堵塞时,非常难以清理,若直接更换的则成本更高。
现设计一新型防尘器结构,避免堵塞,提高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流动效率高、不易堵塞、便于清理的新型防尘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防尘器结构,包括:
流道筒,其内设有多个防尘单元;
所述防尘单元,包括将流体集中的集中件、将流体分散的分散件、将流体中尘埃吸附的吸附件,三者依次相连;
所述的分散件将流体在吸附件中心处向周向分散。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附件呈锥状,其锥面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刺。
优选地,所述的吸附件包括锥形本体、薄膜件,薄膜件套在锥形本体上,且吸附刺位于薄膜件上。便于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散件呈管状,其管壁上开有多个流道出口;分散件外还套设有外壳,两者形成流道腔。这些流道出口周向开设,当流体流出时,即可实现分散。
优选地,所述的集中件呈锥状,其周侧具有凸起耳;流道筒的内壁处从上至下开有多组不同高度的安装槽,每组安装槽对应不同防尘单元的凸起耳。安装非常方便,也便于取出。
优选地,所述的分散件粘接或者焊接在吸附件的中心处;分散件和集中件通过螺纹相连;外壳通过螺母以及分散件上的凸台进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的流道筒的两端为法兰盘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集中件能更好地将流体集中,然后通过分散件在吸附体中心处进行分散,能更好地让吸附体进行吸附防尘;
(2)防尘单元的结构设置和安装方式,使得非常容易去除,便于清理;由于吸附件始终与流道筒1具有间距,因此不容易堵塞;
(3)本方案若用于液体流体,吸附体上的吸附刺主要其阻挡作用,相比于栅格只拦截大粒度物质或者容易造成堆积的处理细颗粒的滤芯而言,本方案能良好地拦截处于两者之间的料;既能起到拦截效果又不会造成堆积;
(4)若本方案用于气体流体,则需要在吸附体的锥形本体上设置电池或者通电,让吸附刺通电,当空气划过吸附刺时,容易将尘埃吸附。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防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薄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集中件的示意图;
图5为薄膜件流道筒配合安装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宇思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宇思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564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发电机空水冷却器
- 下一篇:一种循环水降温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