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智能集成中控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62757.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1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吴海为;李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B60K35/00;G06F3/041;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港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02 | 代理人: | 卞小婷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智能 集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智能集成中控,包括依次层叠组装而成的前壳、触摸屏、基底、显示屏、集成板、背光板、主板、上U架、下U架、右支架、左支架、导热块和后盖,触摸屏和显示屏之间设置有限位的基底,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板作为主要支撑,主要结构与功能件有序层叠分布,整体设计简洁紧凑,装配简单;形状规则平整,质量分布均匀,抗震性能优异;集成度高,空间体积小,尺寸和厚度得到了很大优化,主体厚度为55.4mm。与车身装配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智能集成中控。
背景技术
从早期的车载收音机、车载CD/DVD机、车载导航到现在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智能集成中控成为汽车智能人机交流的中枢,也逐渐成为主流汽车的标配电子部件。市场对各种客车智能集成中控都提出了一下的要求:1、结构安装可靠;2、由于车内仪表台空间有限,对主体尺寸要求较高,要求尽量轻薄;3、集成度要求高,支持视频、音频、遥控等信号输入,功能要求齐全;4、要求拆装方便以便故障维护。目前伴随着智能中控的广泛运用,对于其外型、功能的要求愈高,都促进了智能中控的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智能集成中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智能集成中控,包括依次层叠组装而成的前壳、触摸屏、基底、显示屏、集成板、背光板、主板、上U架、下U架、右支架、左支架、导热块和后盖,矩形状且中空的前壳底部两侧各开有一旋钮孔,触摸屏和显示屏之间设置有限位的基底,触摸屏和显示屏嵌在基底上,且基底通过螺钉固定在矩形呈盒装的集成板的表面,集成板背面装有背光板和主板,背光板位于主板表面底部,集成板侧面固定装有上U架和下U架,上U架和下U架两侧设置有左支架和右支架,导热块安装在后盖表面。
作为优选,显示屏的大小为12.3寸。
作为优选,前壳背面的底端开有导线槽且固定装有MIC。
作为优选,基底四周设计有卡扣,且所述基底表面有黏胶区域。
作为优选,基底底部设置有穿线孔。
作为优选,集成板中间开有一矩形孔,集成板底部开有穿线孔,且集成板四周开有配合基底卡扣的卡扣槽。
作为优选,上U架和下U架侧边设置有翻边,且上U架和下U架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上U架的顶面和下U架的底面均开有通风槽。
作为优选,上U架和下U架整体的高度与背光板和主板堆叠的高度齐平。
作为优选,左支架和右支架对称分布于上U架和下U架的两侧。
作为优选,一种车载智能集成中控整体厚度为55.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板作为主要支撑,主要结构与功能件有序层叠分布,整体设计简洁紧凑,装配简单;形状规则平整,质量分布均匀,抗震性能优异;集成度高,空间体积小,尺寸和厚度得到了很大优化,主体厚度为55.4mm。与车身装配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E处放大图。
图中:1、前壳,2、触摸屏,3、基底,4、显示屏,5、集成板,6、背光板,7、主板,8、上U架,9、下U架,10、后盖,11、导热块,12、右支架,13、左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27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密封圈加工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便于调节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