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温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62771.5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0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雄;黎培聪;黄浩涛;张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埃克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黎扬鹏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微控制器、温度采集模块、温控模块和继电器,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输入端和温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连接温控模块。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恒温控制系统,相较于市面已有的控温设备,具有对恒温控制高效稳定和精度更高等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温控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恒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温控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烘干箱、灭菌柜和烤箱等许多设备,以及化工、制药和养殖等众多领域上。
但是由于温度具有滞后性强、惯性大等特点,恒温控制常常出现温度过冲、温度波动频繁和温度误差大等现象,由于温度的特点以及恒温控制时的现象,市面上的温控设备在控制温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温度频繁振荡以及恒温控制精度低,无法做到高效稳定的恒温控制,对于恒温培养箱或化工领域等严格要求的恒温仪器或场景,显然还远不能满足其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精度更高以及高实时性的恒温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恒温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微控制器、温度采集模块、温控模块和继电器,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输入端和温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连接温控模块。
可选地,所述电源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
可选地,所述微控制器包括STM32F103C8T6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器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源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继电器,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和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STM32F103C8T6芯片第一控制信号的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DS18B20温度传感器和第十三电阻,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第一引脚,所述DS18B20 温度传感器的第二引脚(TEMP_SEN1)和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微控制器的 STM32F103C8T6芯片的IO引脚,所述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第三引脚接地。
可选地,所述温控模块包括温控驱动电路和温控元件。
可选地,所述温控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电容器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STM32F103C8T6芯片第二控制信号的输出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器的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继电器,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的温控元件由加热棒或帕尔贴实现。
可选地,所述继电器包括G5V-2继电器、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所述G5V-2继电器的第一引脚连接微控制器的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的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九电阻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第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依次连接G5V-2的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八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一引脚、第九引脚,所示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温控模块的温控元件,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埃克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埃克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2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