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集中供电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63770.2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57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景晓;汪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可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0 | 分类号: | H05B45/30;H05B45/37;H05B4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集中 供电 照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集中供电照明系统,属于集中照明技术领域,包括供电模块的一端接在三相线缆上,供电模块的另一端与DC‑DC模块相接,DC‑DC模块接在led电路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集中供电照明系统,输出电压降低,DC‑DC模块将整流器输出电压转换为led电路1需求电压,同时电压采集电路和电流采集电路检测供电模块输出电压,当有整流器损坏或关闭时,供电模块输出电压降低,DC‑DC模块同步降低led电路平均电流,使正常工作整流器输出功率与led电路总功率达到平衡,实现自动冗余设计,输入开关调光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中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集中供电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ledled电路具有节能、长寿等特点,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绿色照明、低碳社会的要求,其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然而由于led器件的工作特性,对其供电的微小变化将引起很大的电流变化,因此led器件对供电电压波动非常敏感,必须在一个合适的电环境下工作,以保证led器件的工作寿命。一直以来,如何保持ledled电路的led工作电流恒定是一个制约它发展的关键技术。使led的工作电流保持恒定。目前通用的解决方案有三种,串联电阻恒流;线性恒流源电路恒流;PWM开关电源恒流。串联电阻的恒流特性不理想,基本上只能用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不能真正成为照明led电路1的恒流措施。PWM开关电源方案恒流准确,补偿电压范围宽,能够很好的解决电网电压不稳给led驱动带来的问题,是目前led灯驱动的主流方案。国内外有许多专门作为led驱动电源的PWM控制芯片。但这种方案价格相对较高,同时还有两个不足:一是PWM电源本身是消耗电功率的,目前PWM电源平均电效率为80%。此外是电磁干扰问题,PWM电源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斩波,即高速开关将直流电压切成宽度可改变的脉动直流,高频高速脉动必然带来很大的电磁干扰。线性恒流源电路也有较好的驱动电流精度,它只要用几个晶体管和电阻就可以构成一个工作稳定的恒流源,价格相对于PWM开关电源低很多。线性恒流源电路属于线性电源,工作中没有高速开关产生的脉动,所以基本不存在电磁干扰现象。专利申请号为02107078.4、02815923.3的两个实用新型专利中基本电路就是线性恒流源电路驱动led的典型方案。然而当供电电压有较大幅度变化时,变化的电压增量都要由线性恒流源电路承当,增加了恒流管被击穿的危险性,同时也增加消耗功率。因此这种线性恒流源电路只能工作在供电电压变化不大的环境下。传统集中供电系统,为实现冗余设计,整流器实际带载低,或者处于等待工作状态,电源利用率低。系统中如果有调光功能,需要安装调光线或者无线接收发射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集中供电照明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集中供电照明系统,包括供电模块,供电模块由不小于一组的整流器和控制开关组成,整流器的L端分别串联对应的控制开关并接在三相线L上,整流器的N端并联接在三相线N上,整流器的V+端并联接在DC-DC模块的端角1上,整流器的V-端并联接在DC-DC模块的端角2上。
进一步地,DC-DC模块4与led电路1相接构成回路,led电路1中设有发光二极管ledN-1、发光二极管ledN-2、发光二极管ledN-3和电阻RN,发光二极管ledN-1、发光二极管ledN-2、发光二极管ledN-3和电阻RN依次串联接回DC-DC模块。
进一步地,整流器和控制开关的数量一一对应,并且控制开关的不同开启状态用于控制输出的电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集中供电照明系统,供电模块由个以上整流器组成,交流输入采用单独过流控制开关控制,防止其中一个整流器损坏将整个系统断电,同时也可以实现单独控制整流器开启/关闭,可实现输出分段调光,并且设置的多组整流器的输出处于并联状态,自动均流,其中控制开关的均处于闭合状态,模拟整流器正常,led电路亮度处于最高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可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可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37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车载功放的散热壳体
- 下一篇:一种新型锂电池壳体打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