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投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65120.1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4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枞遥;胡菊;肖亮;朱群;陆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35/10;G01N3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刘逸潇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油系统,包括投油机和油液污染度检测仪,投油机包括油箱和投油泵,油箱出口与投油泵进口连通,投油泵出口与过滤器进口连通;油液污染度检测仪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在线监测吸油口,在线监测吸油口通过取样开关连接光学粒子监控器,光学粒子监控器与取样开关均连接于检测控制器,检测控制器连接检测结果显示屏;出油口与油箱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投油机与油液污染度检测仪结合起来对管路进行清洗,并对清洗管路后的油液进行现场污染度检测,无需取样和实验室送检,可实时获取油液的污染度情况,节约了大量时间,避免管路清洁度符合要求后,仍进行投油清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输油管路的投油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油液污染度检测仪的投油系统。
背景技术
各类输油系统的故障大多是由于油液污染引起的,而固体颗粒物是输油系统(包括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中最普遍、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为了保证油液系统的运行安全,需要对新建的输油系统管路进行清理,确保管路达到规定的清洁度。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复杂化发展,船舶上的输油管路数量剧增,且对管路清洁的要求又高,为了保证管路的清洁度,需要在装配前对输油管路进行投油清洗,并在投油清洗过程中,对油料取样进行检测以判断正在投油清洗的管路的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往的油料取样需要将正在投油清洗的管路从投油机上拔下进行油料取样,难以控制取样量,容易将油料泄出进而染场地;此外,在油料取样前,投油工人需先根据投油滤纸粗检油液污染度情况,即投油工人目测投油滤纸上残留的固体颗粒物情况,若存在明显的固体颗粒物残留,继续投油清洗;若基本看不到固定颗粒物,则进行油料取样,并将取样的油料送到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若实验室检测不合格,则继续投油清洗、取样、实验室检测,直至实验室检测合格。
由于投油工人目测投油滤纸上的颗粒度残留情况存在误差,在管路投油清洗过程中,极易出现反复进行实验室检测的情况,每次实验室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无法确定管路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若每次送检时停止投油,将极大地延长施工周期;若每次送检时继续投油,则可能造成管路清洁度合格后的继续投油清洗,产生不必要的人力、设备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油系统,其将现有投油机与油液污染度检测仪结合起来,无需取样和实验室送检,即可现场获得投油系统中油液的污染程度,不仅节约了投油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避免油液污染场地环境;同时,本投油系统中的油液污染度检测仪还可离线检测,用于检测现场其它传统投油机的油液污染度,提高油液污染度检测仪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油系统,包括投油机和油液污染度检测仪,所述投油机包括油箱和投油泵,所述油箱的出口与所述投油泵的进口连通,所述投油泵的出口与过滤器进口连通;所述油液污染度检测仪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在线监测吸油口,所述在线监测吸油口处设有取样开关,所述在线监测吸油口通过取样开关连接光学粒子监控器,所述光学粒子监控器与所述取样开关均连接于检测控制器,所述检测控制器连接检测结果显示屏;所述出油口与油箱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投油机与油液污染度检测仪结合起来对清洗管路后的油液进行现场污染度检测,无需取样和实验室送检,可实时获取油液的污染度情况,节约了大量时间,避免管路清洁度符合要求后,仍进行投油清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优选地,所述油液污染度检测仪包括外接吸油管,所述外接吸油管与所述光学粒子监控器连接,充当实验室检测仪,实现油液的离线检测。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出口与控制阀进口连接,所述控制阀的出口处设有出油管路,所述油液污染度检测仪的进油口处设有进油管路,所述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上均设有压力表,以监测整个投油系统的进油压力和出油压力。
优选地,所述油液污染度检测仪包括打印机,所述打印机与检测控制器连接,以便现场打印检查报告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51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及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电力用电力柜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