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轮罐耳的气液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69436.8 | 申请日: | 2021-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7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贺海龙;常雪华;郑伟卫;李猛;朱洪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中煤操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4;F16F9/36;F16F9/56;B66B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272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轮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轮罐耳的气液缓冲装置,包括充气阀,筒体下部开设沉孔A,筒体上开设的沉孔A顶部开设沉孔B,筒体上开设的沉孔B下部设置与筒体固定的间隔板A,间隔板A上表面开设环形沉孔,间隔板A下表面开设沉孔C,间隔板A中部开设让环形沉孔、沉孔C连通的连接通孔,筒体上部开设螺纹通孔,充气阀与螺纹通孔螺接,柱塞上部滑动位于筒体上开设的沉孔A内,柱塞下部开设环形凹槽,柱塞上开设的环形凹槽上端形成凸台,柱塞下部套设环形密封盖,柱塞上的凸台紧贴环形密封盖内侧壁下表面,环形密封盖上部与筒体外侧壁下部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气液缓冲装置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难度较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滚轮罐耳的气液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山立井提升容器上,滚轮罐耳是主要的运行导向和缓冲部件,其缓冲装置主要有弹簧、液压、气液三种形式,采用气液缓冲的滚轮罐耳相对于弹簧、液压两种方式,具有变刚度曲线优异,承载能力大,能够快速吸收冲击能量,减震性能好,回弹柔和,对罐道冲击小等优点。但目前,气液缓冲式滚轮罐耳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气液缓冲装置结构复杂、制造要求高、长度调整不方便是其原因的一些方面,专利号201210190824.0,专利名称:气体弹簧液压阻尼轻型滚轮罐耳中提出了一种气液缓冲装置,气液缓冲装置的结构复杂、制造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滚轮罐耳的气液缓冲装置,解决了现有气液缓冲装置的结构复杂、制造难度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滚轮罐耳的气液缓冲装置,包括充气阀2,所述充气阀2与缓冲筒组件1上部螺接,所述缓冲筒组件1包括筒体101、沉孔A102、沉孔B103、螺纹通孔104、间隔板A105、环形沉孔106、沉孔C107、连接通孔108和腔体A109,筒体101下部开设沉孔A102,所述筒体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A102顶部开设沉孔B103,且所述沉孔B103的内径小于所述沉孔A102的内径,所述筒体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B103下部设置与筒体101固定的间隔板A105,所述间隔板A105上表面开设环形沉孔106,所述间隔板A105下表面开设沉孔C107,所述间隔板A105中部开设让环形沉孔106、沉孔C107连通的连接通孔108,所述间隔板A105与所述筒体101上部围绕出腔体A109,所述筒体101上部开设螺纹通孔104,且所述螺纹通孔104与所述腔体A109连通设置;
所述充气阀2与螺纹通孔104螺接配合,柱塞3上部滑动位于所述筒体101上开设的沉孔A102内,所述柱塞3下部开设环形凹槽301,所述柱塞3上开设的环形凹槽301上端形成凸台302,所述间隔板A105、筒体101、柱塞3之间围绕出腔体B4,所述柱塞3下部套设环形密封盖5,所述柱塞3上的凸台302紧贴所述环形密封盖5内侧壁下表面,所述环形密封盖5上部与所述筒体101外侧壁下部螺纹连接。
所述的缓冲筒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101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间隔板A105下侧的间隔板B110,且所述间隔板B110位于所述沉孔A102上侧,所述间隔板B110上开设位于所述连接通孔108正下方的漏斗形通孔A111,所述间隔板B110底部设置有与沉孔C107连通且等距的倒置漏斗形通孔B112,所述漏斗形通孔A111内放置有球体113,便于通过间隔板B110、球体113限制液压油9的流速。
所述的筒体101上表面固定设置环形耳片A114,便于通过环形耳片A114与滚轮罐耳的摆臂铰接。
所述的柱塞3下表面开设螺纹沉孔303,螺杆6上部与螺纹沉孔303螺接,便于通过螺杆6调节气液缓冲装置的总体高度。
所述的螺杆6下部螺接锁紧螺母8,便于通过锁紧螺母8限制螺杆6移动。
所述的螺杆6下端固定设置环形耳片B7,便于通过环形耳片B7与滚轮罐耳底座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中煤操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宁中煤操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94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