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带风扇散热手机无线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77402.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6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雄武;肖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江西九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46 | 代理人: | 李睿 |
地址: | 3431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风扇 散热 手机 无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带风扇散热手机无线充。包括无线充外壳,设置在无线充外壳内的线路板以及与线路板连通用于给手机充电的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设置有两个,所述线路板设置在无线充外壳内中间位置,所述线路板中间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下方的无线充外壳部分为进风格栅,所述贯穿孔与进风格栅之间安装有进风风扇;所述充电线圈下方贴附有散热板。本装置优化了散热系统,在传统的风扇散热的基础上改进了进风通道,同时增加了热管将热量迅速的转移到充电装置外壳的内部出风口边缘在风扇以及金属散热肋片的辅助下快速的散热,使得能够满足两部手机10w及以上的无线快充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带风扇散热手机无线充。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业的不断发展,为了使得充电更加便捷,设计出了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交变磁场,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
而目前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基于散热这一问题,使得无法做到大功率以及多个手机同时充电的需求,这样会使得需要多个充电器进行工作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基于这一问题,我们设计出一种大功率带风扇散热手机无线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大功率带风扇散热手机无线充。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功率带风扇散热手机无线充,包括无线充外壳1,设置在无线充外壳1内的线路板2以及与线路板2连通用于给手机充电的充电线圈3;所述充电线圈3设置有两个,所述线路板2设置在无线充外壳1内中间位置,所述线路板2中间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下方的无线充外壳部分为进风格栅4,所述贯穿孔与进风格栅4之间安装有进风风扇;所述贯穿孔上方的线路板上设置有引风槽5,所述引风槽5靠充电线圈3一侧设置有出风口501;所述出风口501与充电线圈3一侧的无线充外壳1上设置有出风格栅6;所述充电线圈3下方贴附有散热板7。
所述充电线圈3下方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两侧通过螺丝固定在无线充外壳1上;所述散热板7下底部贴合在支撑板8上,所述支撑板8将无线充外壳1内部分为上散热通道101以及下扇热通道102。
所述散热板7内均匀镶嵌有多根热管9,所述热管9的吸热端镶嵌在其内部,所述热管9的散热段一侧延伸到靠近出风格栅6处向上弯曲。
每个所述热管9的散热段均设置有与风流相平行的散热金属片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装置优化了散热系统,在传统的风扇散热的基础上改进了进风通道,同时增加了热管将热量迅速的转移到充电装置外壳的内部出风口边缘在风扇以及金属散热肋片的辅助下快速的散热,使得能够满足两部手机10w及以上的无线快充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未经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774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