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去毛刺的倒角刀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79013.4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0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君杰;陈赟谦;张鹏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山田刀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15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毛刺 倒角 | ||
一种柔性去毛刺的倒角刀,包括夹持柄部和刃口槽,刃口槽设置在夹持柄部的工作端的侧表面,且刃口槽的末端与夹持柄部外表面采用圆弧过渡,刃口槽的前端部与夹持柄部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3mm‑0.8mm。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采用不贯穿的刃口槽结构在达到柔性去毛刺的前提下又保证倒角刀切削刃口的使用强度,并利用刃口槽与平台之间的高度差作为刃口进行去毛刺,在不影响原有零件外形轮廓的前提下很好的达到去毛刺的效果,满足原有零件的去毛刺加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角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去毛刺的倒角刀。
背景技术
倒角刀是装配于铣床、钻床、刨床、倒角机等机床上用于加工工件的60度或90度倒角与锥度的、倒模棱角的刀具,属于立铣刀。倒角刀适用范围广,不仅适合普通机械加工件的倒角,更适合于精密难倒角加工件的倒角与去毛刺。
对于外形复杂的零件,去毛刺工作依靠于手工或常规去毛刺机械难于完成,用机器人去毛刺结合CAD/CAM,能保证零件质量的一致性,并可提高工效。机械手的驱动方式有气动、液压、电动和机械式四种,对于外形轮廓有较大公差的零件进行去毛刺加工时,如果采用普通立铣刀或者旋转锉加工时,由于机械手部件刚度较足、刀具锋利,可能会在某些区域过切,无法很好保证原有零件外形轮廓不受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去毛刺的倒角刀,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既提高去毛刺的加工效率,又能够在不影响原有零件外形轮廓的前提下很好的达到去毛刺的效果,满足原有零件的去毛刺加工要求。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柔性去毛刺的倒角刀,包括夹持柄部和刃口槽,所述刃口槽设置在夹持柄部的工作端的侧表面,且所述刃口槽的末端与夹持柄部外表面采用圆弧过渡,所述刃口槽的前端部与夹持柄部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3mm-0.8mm。
优选地,所述刃口槽的前端部为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刃口槽的末端通过圆弧过渡;且所述刃口槽末端圆弧的直径大小与刃口槽的槽宽相同。
优选地,所述刃口槽旋转方向的反向处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与刃口槽外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1mm-0.2mm。
优选地,所述刃口槽的槽宽尺寸为夹持柄部直径的1/4-1/3。
优选地,所述倒角刀采用高速钢材料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去毛刺的倒角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不贯穿的刃口槽结构在达到柔性去毛刺的前提下又保证倒角刀切削刃口的使用强度,并利用刃口槽与平台之间的高度差作为刃口进行去毛刺,非切削部分为倒角刀原有的圆柱形,保证去毛刺的大小仅为高出部分的高度尺寸,不至于产生过切现象,保证零件原有外形轮廓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刃口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夹持柄部;2、刃口槽;3、圆弧;6、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山田刀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山田刀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79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适应性双向密封蝶阀
- 下一篇:一种专用于陶瓷玻璃的碳化硅电热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