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烧肉风味酱的无菌搅拌罐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83288.5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49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邓霜;严文勇;吴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市米小福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3/83 | 分类号: | B01F33/83;B01F35/71;B01F10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周长福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烧肉 风味 无菌 搅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烧肉风味酱的无菌搅拌罐,包括安装在支撑柱上的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的顶部开口并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端部上分别连接有回流管和进料斗,所述回流管的端部与第一罐体的下端连通并在回流管上设置有泵体,所述第一罐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第二罐体内设置有预混合机构,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出料管。该无菌搅拌罐可将待搅拌的各种酱料分别投入第二罐体内进行预混合,再掉落在第一罐体内进行搅拌混合,还可通过回流管进行循环输送进行混合,提高搅拌混合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酱料搅拌混合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红烧肉风味酱的无菌搅拌罐。
背景技术
在酱料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特定原材料或酱料本体做出搅拌混合,以保证酿造质量或口味均匀,这就需要专门的搅拌装置加以辅助支撑。
但现有的搅拌装置大多是圆柱形罐体进行搅拌,因此会造成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并且在搅拌时,需要将不同的物料依次投入罐体内,很容易导致第一批投进的物料沾附在罐体底部,不便于进行搅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红烧肉风味酱的无菌搅拌罐,该搅拌罐在搅拌前增加了预混合机构,可将添加的各种物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混合后再落入搅拌罐进行搅拌,可有效提高搅拌的质量,并且增加了回流管,可实现循环流动,以便于提高搅拌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红烧肉风味酱的无菌搅拌罐,包括安装在支撑柱上的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的顶部开口并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端部上分别连接有回流管和进料斗,所述回流管的端部与第一罐体的下端连通并在回流管上设置有泵体,所述第一罐体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第二罐体内设置有预混合机构,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出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分布在搅拌轴外端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一端穿过第一罐体底部并通过带传动机构连接有设置在第一罐体外壁上的驱动电机,搅拌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罐体顶部并插进第二罐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预混合机构包括一底板,固定安装在第二罐体内部底侧;
一锥形破碎块,固定安装在第二罐体内部顶端上并与进料管的出料口对应;以及
多个过渡管,连接在锥形破碎块和底板之间并缠绕在搅拌轴的外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第一罐体以及过渡管连通的通孔,所述锥形破碎块的锥形部外端上开设有与过渡管连通的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料管、进料斗和回流管的连接处还转动连接有一进料控制件,所述进料控制件呈圆柱杆形状,其外圆周上三面开设有通孔并保持连通形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预混合机构可便于进料时对各种酱料进行混合后再落入搅拌罐内进行搅拌,以提高搅拌混合的质量。
通过合理的设计预混合机构中锥形破碎块可便于对酱料进行破碎,以便于预混合。
通过合理的设计回流管可便于将酱料进行循环流动,提高搅拌混合的质量。
通过合理的设计进料控制件的形状和连接方式可防止在回流时酱料飞出进料斗,造成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第二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出料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市米小福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市米小福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83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