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明天线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84845.5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97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邹司晨;王桂珍;曹景阳;董佳;邵庆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H01Q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天线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天线及电子设备。该透明天线包括:透明基体、印制板基体、功分馈线和N个透明辐射单元,N为正整数;其中,功分馈线设置在印制板基体上,N个透明辐射单元设置在透明基体上;功分馈线的第一侧端口与透明天线的馈电端口连接,功分馈线的第二侧端口分别与N个透明辐射单元连接。这样,通过在印制板基体上设置方阻较小的功分馈线,可以通过功分馈线对馈电端口输入的大功率信号进行功分,使得馈入至每个透明辐射单元的功率减小。因此,相比现有透明天线直接将馈电端口输入的信号馈入至透明辐射单元的方式,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透明天线的功率容限,使得透明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更大,且应用场景更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天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透明天线多是采用透明的氧化铟锡ITO导电膜或金属网格制成。由于ITO导电膜和金属网格方阻较大,在有信号馈入时,ITO导电膜或金属网格制作的天线单元及馈电网络容易发热,尤其是当馈入的信号功率较大时,天线单元及馈电网络很容易烧毁。因此,现有的透明天线的功率容限较低,导致透明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和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天线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透明天线的功率容限较低,导致透明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和应用场景受到限制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明天线,所述透明天线包括:透明基体、印制板基体、功分馈线和N个透明辐射单元,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功分馈线设置在所述印制板基体上,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设置在所述透明基体上;
所述功分馈线的第一侧端口与所述透明天线的馈电端口连接,所述功分馈线的第二侧端口分别与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功分馈线的第二侧端口包括N个端口;
其中,所述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在所述透明基体上等间隔设置,所述N个端口中任意两个相邻端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中任意两个相邻透明辐射单元之间的距离匹配。
可选地,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包括N个透明馈线和N个透明天线阵子;
其中,所述N个透明馈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端口连接,所述N个透明馈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N个透明天线阵子连接。
可选地,所述N个透明馈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端口焊接连接;或者
所述N个透明馈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端口耦合连接;或者
所述N个透明馈线中的第一部分的透明馈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端口的第一部分端口焊接连接,所述N个透明馈线中的第二部分的透明馈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端口的第二部分端口耦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设置在所述透明基体的第一端面;或者
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设置在所述透明基体的第二端面;或者
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中的第一部分透明辐射单元设置在所述透明基体的第一端面,所述N个透明辐射单元中的第二部分透明辐射单元设置在所述透明基体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透明基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
可选地,所述印制板基体与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部分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印制板基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功分馈线为微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848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