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件表面缝隙的宽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88272.3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3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欧远鹏;蒋建华;王勇;姚发贵;李土轩;余国弟;黎勇;栾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小可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4 | 代理人: | 曾婉忆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表面 缝隙 宽度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工件表面缝隙的宽度测量装置,包括:X向滑座;Z向滑座,其沿Z向滑动安装在所述X向滑座的侧板上;Z向动力源,其装设在X向滑座上,并驱动所述Z向滑座滑动;视觉定位模组,其装设在所述Z向滑座的侧壁,用于检测下方的工件于X‑Y平面内的坐标;光谱共焦模组,其与所述视觉定位模组相对设置在所述Z向滑座沿Y向的两侧,用于检测下方的工件表面的缝隙。本实用新型将视觉定位模组和光谱共焦模组均设置在Z向滑座上,进而可以由Z向动力源驱动视觉定位模组和光谱共焦模组达到调节两者焦距的目的,最终提高检测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工件表面缝隙的宽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3C产品小型化、轻薄化,各产品部件精度越来越高,例如马达动子与外壳间隙可做到0.25mm宽度;但动子边缘有个半径r=0.15mm的圆角,且外壳比动子高0.3mm;普通测量方法光很难照亮动子的圆角,所以测量值与实际值差异较大;因此,如何准确测量马达动子与外壳之间间隙目前是行业难题。
现有的三种缝隙检测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其一、使用塞尺方式测量速度慢,且接触式测量对产品表面造成的不良的风险大,不适用于量产;其二、使用面阵相机,因圆角或斜面内狭窄,造成光线不足,相机无法准确拍到缝隙内的圆角边,测量结果与实际值偏差大;其三、使用3D相机方式检测,因3D相机测量为激光三角方式,存在测量死角,无法测量到缝隙内圆角拐角或斜面高度,测试结果误差大;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工件表面缝隙的宽度测量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硬件基础以通过光谱位移测量的方式实现工件表面缝隙的精确测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件表面缝隙的宽度测量装置,包括:X向滑座;Z向滑座,其沿Z向滑动安装在所述X向滑座的侧板上;Z向动力源,其装设在X向滑座上,并驱动所述Z向滑座滑动;视觉定位模组,其装设在所述Z向滑座的侧壁,用于检测下方的工件于X-Y平面内的坐标;光谱共焦模组,其与所述视觉定位模组相对设置在所述Z向滑座沿Y向的两侧,用于检测下方的工件表面的缝隙。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X向滑座包括:顶板,其上设有若干安装孔位;侧板,其Z向的上端部固定在所述顶板下壁的Y向的左端部;两块L形支撑板沿Y向排列设置以形成供光谱共焦模组上下移动的避空位,每一所述L形支撑板的一端接于所述顶板下壁Y向的右端部,每一所述L形支撑板的另一端接于所述侧板Z向的下端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于所述侧板Y向的第一侧,所述Z向动力源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于所述侧板Y向的第二侧,所述Z向滑座通过线性滑轨滑动安装在所述侧板上;其中,所述侧板上沿Z向成型出至少一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贯穿设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一端与所述Z向滑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Z向动力源传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Z向动力源为气缸、电缸、滚珠丝杆型直线模组、同步带型直线模组中的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视觉定位模组包括:环形光源,其可锁定地沿Z向滑动安装在所述Z向滑座的底部,用于向下方的工件表面打光;远心镜头,其与所述环形光源同轴设置并固定在所述Z向滑座上,位于所述环形光源的上侧;面阵相机,其可锁定地沿Z向滑动安装在所述Z向滑座的上部,能通过所述远心镜头向下方的摄取工件的照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视觉定位模组还包括第一镜头固定块和与所述第一镜头固定块螺接固定的第二镜头固定块;所述第二镜头固定块与所述第一镜头固定块相对的一端分别成型有镜头仿形卡槽以夹持所述远心镜头;所述Z向滑座的侧壁沿Y向凸起成型有陈靠台;第一镜头固定块的一端自上往下陈靠至所述陈靠台的底部后与所述Z向滑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小可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小可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88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