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暗挖隧道与既有建筑交接处渗漏水导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90451.0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4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邹新祥;魏博;类兴珂;孟长青;李洋;林长龙;张福佳;任刚;高海成;叶朝辉;邸伟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李琴 |
地址: | 212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既有 建筑 交接 渗漏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暗挖隧道与既有建筑交接处渗漏水导排装置,暗挖隧道与既有建筑物交接处渗漏水沿混凝土结构面流动,包括:防溅面板,其罩设于既有混凝土结构面;接水槽,其设置于防溅面板的下端,所述接水槽的两端向暗挖隧道的中隔墙和侧墙延伸,所述接水槽与既有混凝土结构面密封连接;中隔墙导流槽,其与接水槽的一端连通;侧墙导流槽,其与接水槽的另一端连通。本实用新型将渗漏水引排至轨面排水沟,防止渗漏水滴落,对疾驰的地铁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暗挖隧道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暗挖隧道与既有建筑交接处渗漏水导排装置。
背景技术
暗挖隧道与既有建筑物交接处因防水混凝土不满足抗渗要求、全包防水层未起到完全防水作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失效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有渗漏水现象。就现有技术来说,主要依靠在渗漏水区域埋设注浆针头,然后通过针头向渗漏水区域注入化学材料(主要为聚氨酯和环氧树脂),利用化学浆液将渗漏水通道混凝土界面有效的粘结、凝固,以封堵渗漏水通道,达到止水的效果。此方法有效时间较短,且堵漏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暗挖隧道与既有建筑交接处渗漏水导排装置,将暗挖隧道与既有建筑物交接处渗漏水引排至轨面排水沟,防止渗漏水滴落,对疾驰的地铁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暗挖隧道与既有建筑交接处渗漏水导排装置,暗挖隧道与既有建筑物交接处渗漏水沿混凝土结构面流动,包括:
防溅面板,其罩设于既有混凝土结构面;
接水槽,其设置于防溅面板的下端,所述接水槽的两端向暗挖隧道的中隔墙和侧墙延伸,所述接水槽与既有混凝土结构面密封连接;
中隔墙导流槽,其与接水槽的一端连通;
侧墙导流槽,其与接水槽的另一端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接水槽与既有混凝土结构面通过密封结构连接;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胶层、橡胶压条、螺栓和遇水膨胀止水条;
所述橡胶压条的下部连接所述接水槽延伸出的边缘,橡胶压条和接水槽的边缘通过螺栓与既有混凝土结构面固定,所述橡胶压条靠近接水槽的内侧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橡胶压条远离接水槽的外侧设置有密封胶。
优选的是,所述防溅面板通过固定杆件与既有混凝土结构面固定;所述防溅面板通过固定杆件与接水槽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接水槽的厚度不大于5mm。
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压条的厚度不大于10mm。
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压条的厚度为5mm。
优选的是,所述接水槽为不锈钢接水槽。
优选的是,所述接水槽从中间向两端均有向下倾斜的坡度。
优选的是,所述坡度不大于15°。
优选的是,防溅面板的顶部沿混凝土结构面延伸出边缘,防溅面板的边缘与混凝土结构面交接处通过密封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耐久性
传统化学浆液堵漏方式为强制性封堵,因化学浆液容易失效,一般有效使用期限为2-3年,后期地铁运行,若轨行区进行重新堵漏,容易增加安全风险且时效性依然较短;本申请的渗漏水导排装置主要材料为2mm不锈钢,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不用频繁更换,耐久性较好。
2、经济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90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护帮板的地下开采支护设备
- 下一篇:一种金刚石精磨片烧结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