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95758.X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53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陆友俊;王德国;唐威;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B66C9/08;B66C9/10;B66C25/00;B66D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缪友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定型 吊装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包括主框架、吊运装置和车轮,主框架为立体框架结构包括竖向主龙骨和横向次龙骨,相邻的竖向主龙骨之间通过横向次龙骨连接,竖向主龙骨底部连接车轮,主框架上端两侧的横向次龙骨之间连接承重梁,并于承重梁上方挂接吊运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及操作便捷,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好以及可移动性强的特点,主框架的正立面除角撑以外不设其他的杆件,背立面连接中部加强横杆、底部加强横杆以及斜向加强杆为主框架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期间还可通过爬梯和车轮调整吊运装置的位置以及角度,提高施工效率并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以及超高层的建筑越来越多。在施工现场对于风机、排风扇、水泵、消防等质量较大的设备和构件进行高层吊运则十分困难。通常按照传统的运输方法为依靠人工倒运、强行拉拽,但这种方式既费时、费力又不安全,同时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地面及设备的损坏;另外还可以通过塔式起重机进行吊运,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室内施工的运输,并且对于一般设备和构件的吊运经济效益明显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框架、吊运装置和车轮,所述主框架为立体框架结构包括竖向主龙骨和横向次龙骨,相邻的所述竖向主龙骨之间通过所述横向次龙骨连接,所述竖向主龙骨底部连接所述车轮,所述主框架上端两侧的横向次龙骨之间连接承重梁,并于所述承重梁上方挂接所述吊运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吊运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吊钩、手拉葫芦、锁链和下吊钩,所述承重梁至少为两个并于其上方跨接龙门架,所述上吊钩挂接所述龙门架上方;跨接的龙门架可使吊运货物时更加牢固和稳定,上吊钩挂接龙门架上方用于施工时搬运、起吊设备以及材料的运输,再将下吊钩挂接所需搬运的设备或材料,通过手拉葫芦调节锁链的长度,将所需搬运的设备或材料吊起脱离地面,实现起重机械化减少人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正立面的竖向主龙骨与横向次龙骨相接处连接角撑;主框架正立面的竖向主龙骨与横向次龙骨连接处连接角撑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首尾相连具有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增加主框架正立面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背立面的竖向主龙骨之间分别设置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主框架背立面竖向主龙骨的中部和底部分别连接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可增加主框架背立面的稳定性。另外主框架正立面的竖向主龙骨之间并未设置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目的为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放置将要运输的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甚至是体积大、质量大的设备也能被囊括在主框架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背立面的横向次龙骨之间倾斜设置斜向加强杆,并分别与所述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连接;由于主框架的正立面除角撑之外不设其他杆件,因此负载主框架的承载能力主要依靠于背立面部分。斜向加强杆分别连接主框架背立面上端与下端的横向次龙骨组成三角形,并同时连接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起支撑以及固定的作用,来进一步强化主框架背立面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侧立面的横向次龙骨之间连接中部加强竖杆,并于其中一侧设置爬梯;侧立面的中部加强竖杆一方面能够增强主框架侧立面的稳定性,还有一方面中部加强竖杆可将侧立面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连接多个钢管组成爬梯,用于施工工人上至主框架上端调整吊运装置的位置以及角度;另一部分用来放置货物或者方便操作人员穿梭于主框架下方,调整吊运装置的位置以及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带有位置锁定功能;车轮用于移动主框架从需吊装货物的后方向前推入,之后通过锁定功能将其固定使之处于稳定的状态,避免在吊装货物时主框架来回移动无法完成吊装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957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源滤波器上的电缆屏蔽接地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热泵工程用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