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火阀座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05762.X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8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美瑞克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1/226;F16K1/32;F16K1/42;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蝶阀密封件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火阀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阀座防火性能差的问题,设置在阀体与压盘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密封圈与金属密封圈,其中所述弹性密封圈安装在阀体压盘及金属密封圈之间,所述金属密封圈其中一侧侧面与所述弹性密封圈相互抵接,并且所述金属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压盘一侧。其通过金属密封圈的设置,当遇到火灾后,弹性密封圈损坏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金属密封圈提供一个持续的金属密封支持,从而保证了可靠的控制石油、石化、化工和其他高风险应用中的易燃和危险液体的运输过程,提供了安全地保护。并且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防火阀座符合全球防火测试标准API607。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蝶阀密封件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火阀座。
背景技术
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同时也可用于低压管道介质的开关控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上对阀门提出的了更高的要求,蝶阀也从初始的同心蝶阀发展为单偏心蝶阀,再到双偏心蝶阀。在公知的蝶阀技术中,蝶阀的密封原理多是通过蝶板挤压阀座所造成的弹性变形产生密封效果。蝶阀按密封面材质可分为软密封蝶阀和金属硬密封蝶阀,软密封蝶阀的密封副由非金属软质材料或金属硬质材料对非金属软质材料构成,非金属软质材料以聚四氟乙烯为主,软密封蝶阀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可以达到零泄漏,其作为一种用来实现管路系统通断及流量控制的部件,已在石油、化工、冶金、水电等许多领域中得到极为广泛地应用。
然而,现有的软密封蝶阀都不耐高温,缺乏防火结构,在遇到诸如火灾情况下,软密封蝶阀密封副中的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会被烧毁而失去密封作用,使管路不受控制,形成安全隐患,易造成更大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阀座防火性能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新型防火阀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防火阀座,其设置在阀体与压盘之间,并通过压盘固定,包括弹性密封圈与金属密封圈,其中所述弹性密封圈安装在金属密封圈和阀体之间,所述金属密封圈其中一侧面与所述弹性密封圈相互抵接,并且所述金属密封圈由压盘固定。
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圈呈圆环设置,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背离所述阀体一侧抵接在所述金属密封圈上。
优选的,所述金属密封圈包括安装部及密封部,所述安装部及密封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压盘与所述弹性密封圈之间,所述所述密封部在竖直方向上成一定角度,所述密封部倾斜方向与所述阀板密封面相互抵接设置。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防火阀座,其通过金属密封圈的设置,当遇到火灾后,弹性密封圈损坏,还可以通过金属密封圈提供一个持续的金属密封,从而保证了可靠的控制石油、石化、化工和其他高风险应用中的易燃和危险液体的运输过程,提供了有效地保护。并且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防火阀座符合全球防火测试标准API 607。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防火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防火阀座遇到高温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阀体;2阀板;3、弹性密封圈;4、金属密封圈;11、安装槽;21、阀板密封面;41、安装部;42、密封部;5、压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美瑞克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美瑞克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057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