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硝酸盐尾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13905.1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1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二科;孙爱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县运力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张学元 |
地址: | 0444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盐 水处理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硝酸盐尾水处理设备,包括加热箱,加热箱的内腔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箱顶部的左端安装有真空泵,真空泵的右端通过导气管与加热箱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往混合箱的内腔加入配比好的水处理剂,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搅拌轴带动第一搅拌扇叶转动对尾水进行搅拌,同时打开真空泵,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进行加热工作,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加热箱内腔的温度进行感应,使得加热箱内腔的温度升至所需的温度后,控制加热管停止加热工作,直至加热箱底部产生沉淀物,通过调理尾水水质,可以强化尾水中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转化效率高,适应不同浓度硝酸盐尾水水质处理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硝酸盐尾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含硝酸盐的尾水广泛分布于金属加工、电镀、核工业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硝酸盐尾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含盐量超标、富营养化、恶臭等现象,硝酸盐渗入到土壤中,通过植物的吸收进入人体内,尽管硝酸盐对人体无害,但在人体内易还原为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被血液大量吸收后,会抑制其携氧能力,影响组织的正常供氧,因此,对尾水中含有的硝酸盐进行处理具有长远性的意义,但是现有的设备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传统上的设备结构处理方式单一,通常是往含硝酸盐的尾水中投入适量的化学剂进行调节,该方法对尾水处理的不够彻底,从而使得设备除硝酸盐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满足环保监管部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硝酸盐尾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硝酸盐尾水处理设备,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腔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箱顶部的左端安装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右端通过导气管与加热箱连接,所述加热箱顶部的左右两端均竖向设置有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安装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导液管,且导液管的底部伸入加热箱的内腔,所述导液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混合箱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进液口,所述混合箱的内腔安装有第一搅拌组件,所述加热箱的右侧壁安装有反应箱,所述反应箱顶部的左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抽液管与加热箱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输液管与反应箱连接,所述反应箱内腔的上端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反应箱内腔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搅拌组件,所述反应箱右侧壁的上端设置有加料管,所述反应箱右侧壁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且排液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蛇形固定在加热箱内腔的内壁上,所述加热箱内腔的左侧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加热管对尾水进行加热,同时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加热箱内腔的温度进行实时感应,实现设备控温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扇叶、第一搅拌轴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位于混合箱内腔的左侧壁,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外壁等间距设置有第一搅拌扇叶。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搅拌轴带动第一搅拌扇叶转动,使得水处理剂能够与尾水混合,从而能够调节尾水的PH值。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拉环和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反应箱内腔的上端,所述过滤板的右端伸出反应箱并设置有拉环,所述过滤板的左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反应箱内腔左侧壁的上端设置有与卡块相互匹配的卡槽。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过滤板能够对上清液中含有的细小杂质进行滤除,并且通过向右拉动拉环,使得拉环带动过滤板右移,直至卡块脱离卡槽的内腔,方便对过滤板进行定期拆卸并清洗。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拌扇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位于反应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搅拌轴,且第二搅拌轴的左右两端等间距设置有第二搅拌扇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县运力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夏县运力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139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分药投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碗形塞快速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