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光触催化除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23829.2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7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圣滨;蔡黎劲;蔡璐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世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5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义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5 | 代理人: | 陈继算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催化 除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纳米光触催化除臭系统,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机壳,以及设于机壳内的光催化模块,所述光催化模块包括固定安装在机壳内且两端敞口的内壳,以及分别设于内壳两端的光触媒网;所述内壳内分隔出若干沿内壳轴向延伸以供空气流通的通道,其中所述通道的内壁上涂覆有光触媒涂层,且每个通道内均设有紫外灯。本实用新型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有害气体先在进气口侧的光触媒网进行分解,然后再通道内继续流动,被通道中的光触媒涂层进行分解,最后在经过出气口侧的光触媒网进一步分解,如此便可充分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提高除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纳米光触催化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光解催化技术作为重要的空气净化除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空气治理,其主要原理即光触媒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产生活性态氧,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申请号为CN201920028077.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触媒除臭装置,包括上端敞开设置的下壳体以及封闭盖合于下壳体敞开端上方的上盖;下壳体内部通过一隔板分为进风区和净化区;隔板下端与下壳体固定,上端与上盖留有间隙;进风区底部开设有进气口;净化区远离进风区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排气口;净化区内设置有紫外光源和过滤机构;紫外光源靠近隔板设置且下端通过一基座与净化区下部固定;紫外光源朝向过滤机构发光;过滤机构上下端分别与上盖和净化区固定;过滤机构包括由进风区朝向净化区依次设置的光催化过滤板、收集过滤板以及活性炭过滤板。
上述方案中,其催化效果较为一般,因为,空气虽可在经过光催化过滤板时进行分解,但是光催化过滤板的厚度毕竟有限,使得空气可以快速通过光催化过滤板,如此空气中一大部分的有害气体难以充分进行光催化分解,故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光触催化除臭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纳米光触催化除臭系统,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机壳,以及设于机壳内的光催化模块,所述光催化模块包括固定安装在机壳内且两端敞口的内壳,以及分别设于内壳两端的光触媒网;所述内壳内分隔出若干沿内壳轴向延伸以供空气流通的通道,其中所述通道的内壁上涂覆有光触媒涂层,且每个通道内均设有紫外灯。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内设有隔断件;所述隔断件包括设于内壳内且沿内壳轴向延伸的主梁,以及若干沿主梁周向固定安装在主梁上的隔板,其中所述隔板远离主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壳的内壁上;相邻两隔板之间形成所述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两侧的侧壁,以及内壳内周壁上均涂覆有所述光触媒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涂层为纳米二氧化钛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部靠近进气口一侧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灰尘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部靠近出气口一侧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活性炭过滤网。
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壳中设置若干通道,并在通道内壁上设置光触媒涂层,如此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有害气体先在进气口侧的光触媒网进行分解,然后再通道内继续流动,被通道中的光触媒涂层进行分解,最后在经过出气口侧的光触媒网进一步分解,如此便可充分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提高除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光催化模块的拆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世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世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23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形家具和建筑物
- 下一篇:收放线轮的安装结构以及四辊式金刚线石材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