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流分段进水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24939.0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29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军;黄剑明;韩晓宇;王晓聪;焦佳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004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流 分段 进水 短程 硝化 厌氧氨 氧化 耦合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脱氮技术领域,公开了连续流分段进水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初沉池、生物反应器和二沉池;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预饥饿区、第一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和第二好氧区;预饥饿区、第一缺氧区和第二缺氧区内均设置有搅拌器;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一缺氧区和第二缺氧区内均设置有聚氨酯海绵填料;第一好氧区和所述预饥饿区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泵。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原污水的碳源,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脱氮效果、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污水脱氮装置及过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脱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连续流分段进水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污水脱氮处理达标排放已成为趋势,但外碳源投加所造成的运行费用提高,是限制众多污水处理厂低耗运行的关键。同时,我国污水处理厂每年消耗电能超过1×1011KWh,而污水处理曝气池中氨氮氧化所需曝气能耗占污水处理厂电能消耗的40%以上,严重制约了污水厂运行的经济性,因此,寻求高效低耗的脱氮工艺,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的过程控制方法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工艺是指通过将氨氮和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的方式完成脱氮,相比传统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具有节省曝气能耗,节省有机碳源的优点,但亚硝态氮的积累受环境因素(如温度、pH、DO等)与基质浓度的影响较大,在进行控温处理、均化水质水量以维持基质浓度稳定的高氨氮废水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但在城镇生活污水等低基质浓度的污水主流处理中应用较少。同时,厌氧氨氧化工艺不能去除进水携带的硝态氮和厌氧氨氧化过程产生的硝态氮,造成出水总氮浓度高,需采取投加外碳源的深度脱氮处理,造成处理费用增加。
因此,目前针对城镇生活污水等低基质浓度的污水处理,亟待提出一种新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污水脱氮工艺的不足,提出连续流分段进水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原污水的碳源,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脱氮效果、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污水脱氮装置及过程控制方法,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新工艺与传统反硝化耦合,合理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实现低基质污水高效脱氮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连续流分段进水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初沉池、生物反应器和二沉池;
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预饥饿区、第一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和第二好氧区;所述预饥饿区、第一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和第二好氧区通过上部带有通孔的隔板依次连接;
所述预饥饿区、第一缺氧区和第二缺氧区内均设置有搅拌器;
所述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连接于位于所述生物反应器外部的空气泵,所述空气泵用于向所述系统提供溶解氧;
所述第一缺氧区和第二缺氧区内均设置有聚氨酯海绵填料;
所述第一好氧区和所述预饥饿区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泵;
所述初沉池通过第一进水泵和第二进水泵分别连接于所述生物反应器的第二缺氧区和第一缺氧区;
所述二沉池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好氧区连接;所述二沉池的底部通过污泥回流泵与所述预饥饿区连接;
所述系统还包括PLC控制子系统,所述PLC控制子系统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的连锁反应控制。
优选地,所述预饥饿区、第一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缺氧区和第二好氧区均包括多个格室,各个格室均通过下部带有通孔的隔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24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吸液高致密复合型隔膜的干电池制备装置
- 下一篇:桌面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