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扩展方舱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25177.6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31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姚新;欧阳科峰;高超;曹兰付;胡金华;李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B1/343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2 | 代理人: | 申朝辉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扩展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方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扩展方舱,包括固定舱、升降舱、升降导轨和顶升机构,固定舱和升降舱分别是矩形中空结构,小升降舱嵌设在大固定舱中,升降舱与固定舱活动连接,在固定舱和升降舱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导轨,在顶升机构的作用下,升降舱能够沿升降导轨相对固定舱垂直升降调整方舱内空间,升降舱体积小、重量小,对顶升装置的顶升能力要求不高,顶升能耗也低,稳定性强,具备较强的防爆能力,结构连接可靠、强度高,同时具备海运复杂情况下的承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方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扩展方舱。
背景技术
扩展方舱是在普通方舱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设计和扩展机构设计,实现回收时具有与普通方舱一样的运输性能,展开时又能够提供较大的作业空间,以适应不同功能需求。扩展方舱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左右扩展的翻板式扩展方舱和抽拉式扩展方舱及垂直扩展的扩展方舱,现有垂直升降式扩展方舱,在固定舱的外面罩设大的升降舱,升降舱通过传动机构、推杆机构、控制结构等升降装置实现垂直升降扩展,此种方舱扩展时需要将固定舱外罩设的升降舱整个升起,由于升降舱体积大、重量大,对顶升装置的顶升能力要求高,顶升能耗也高,同时由于是采用大升降方舱套小固定方舱,稳定性较差,不具备抗冲击荷载的防爆能力,且现有的垂直升降式扩展方舱主要是车载式,依托车辆底盘作为其支撑平台,一般为公路运输或铁路运输,没有考虑在海运复杂情况下的方舱承载力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升降式扩展方舱,升降舱嵌设在固定舱中且能相对固定舱升降调整方舱空间,顶升能耗低、稳定性强、具备防爆能力,满足海运状态下方舱与其他集装箱混合堆码需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式扩展方舱,包括固定舱、升降舱、升降导轨和顶升机构,固定舱和升降舱分别是矩形中空结构,升降舱嵌设在固定舱中,升降舱与固定舱活动连接,在固定舱和升降舱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导轨,在顶升机构的作用下,升降舱能够沿升降导轨相对固定舱垂直升降调整方舱内空间。
进一步地,固定舱和升降舱分别包括舱体骨架和面板,固定舱舱体骨架和升降舱舱体骨架分别是矩形框架结构,在固定舱舱体骨架和升降舱舱体骨架的每个面上分别吻合设置有面板,面板与对应的舱体骨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舱舱体骨架包括顶部横梁A、集装箱角件、顶部纵梁A、立柱A、底部横梁A和底部纵梁A,顶部横梁A和顶部纵梁A之间及底部横梁A和底部纵梁A之间分别通过集装箱角件固定连接,顶部集装箱角件和相应的底部集装箱角件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立柱A。
进一步地,固定舱舱体骨架还包括顶部加强梁和底部加强梁A,在两根顶部纵梁A之间间隔设置有两根顶部加强梁,两根顶部加强梁和两根顶部纵梁A共同围成一个供升降舱进出固定舱的开口,在开口的下方对应设置有顶升机构,在两根底部纵梁A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底部加强梁A。
进一步地,升降舱舱体骨架包括顶部横梁B、顶部纵梁B、底部横梁B、底部纵梁B和立柱B,顶部横梁B和顶部纵梁B之间及底部横梁B和底部纵梁B之间分别固定连接,在顶部横梁B端部和相应的底部横梁B端部之间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立柱B。
进一步地,升降导轨包括内层导轨、从动中层导轨和固定外层导轨,内层导轨是立柱B,在立柱B外侧的下部设置有从动中层导轨,立柱B与从动中层导轨滑动连接,在顶部纵梁A和底部纵梁A之间与立柱B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固定外层导轨,从动中层导轨与固定外层导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顶升机构包括双输出电机、传动轴A、换向装置、传动轴B和丝杠,在顶部纵梁A和底部纵梁A之间与固定外层导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丝杠,丝杠的一端通过滑块与对应的立柱B活动连接,丝杠的另一端依次通过传动轴B、换向装置和传动轴A与双输出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在双输出电机的作用下,丝杠通过滑块带动立柱B沿相应的从动中层导轨和/或固定外层导轨滑动相对固定舱垂直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251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腹胀的双腔胃管
- 下一篇:一种方舱外挂式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