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化宽带收发信道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29152.3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50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林;刘玉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宝通天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28 | 分类号: | G01S7/28;G01S7/36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詹权松 |
地址: | 61170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宽带 收发 信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化宽带收发信道,包括:收发单元:由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组成接收并发送指定信号;收发信道:由接收信道和发射信道组成,接收信道接收并处理收发单元发送的信号,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射频SOC芯片;发射信道接收经射频SOC芯片处理之后的信号并对其进行二次处理,将二次处理后的信号发送至收发单元;射频SOC芯片:连接收发信道,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其发送至对应发射信道;本振模块:包括第一锁相电路和第二锁相电路,为第二接收信道和第二发射信道提供本振信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型化宽带收发信道,采用自制电调谐滤波器实现收发信道的小体积集成化,提高接收信道的抗干扰能力与发射信道的宽带噪声抑制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宽带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宽带收发信道。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CN201410844502.2 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到了一种多功能宽带收发信道,其中记载了:舰载雷达的多用途以及多种工作模式决定了信道的多模式。在探测跟踪模式下,整部雷达被配置成一部全相参体制的海面舰船目标探测雷达。在当前的系统设计中,目标探测分系统采用全程数字脉冲压缩体制。来自高频和差器的和差两路信号,在和波束信道和差波束信道中需要完成频率搬移、放大、滤波和距离均衡等模拟处理。
宽带收发信道是无线电通信电台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通信电台的建立和传输数据的稳定性。传统的信道设计往往采用多次变频技术实现,体积做的比较大,不能便携使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对抗中的复杂环境条件下,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小型化宽带收发信道设计是通信传输电台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宽带收发信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宽带接收信道抗干扰能力和抗阻塞能力弱,同时发射信道的宽带噪声抑制能力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型化宽带收发信道,包括:
收发单元:由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组成,接收天线接收信号并根据信号波段将其发送给指定收发信道,发射天线接收经收发信道处理后的信号并将其发送出去;
收发信道:由接收信道和发射信道组成,所述接收信道包括第一接收信道、第二接收信道,所述发射信道包括第一发射信道、第二发射信道;所述接收信道接收并处理收发单元发送的信号,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射频SOC芯片;所述发射信道接收经射频SOC芯片处理之后的信号并对其进行二次处理,将二次处理后的信号发送至收发单元;
射频SOC芯片:连接收发信道,对接收信道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至对应发射信道;
本振模块:包括第一锁相电路和第二锁相电路,所述本振模块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接收信道输入端,其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发射信道输入端,为第二接收信道和第二发射信道提供本振信号。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收信道包括短波段接收信道和超短波段接收信道,由第一限幅放大器、第一选频滤波器、接收开关和第一数字衰减器组成;所述第一限幅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接收天线,所述第一选频滤波器输入端连接第一限幅放大器输出端,所述接收开关输入端连接第一选频滤波器输出端,所述第一数字衰减器输入端连接接收开关输出端,所述第一接收信道用于接收并处理收发单元发送的短波、超短波段信号,将处理后的短波、超短波段信号发送给射频SOC芯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射信道包括短波段发射信道和超短波段发射信道,由第一放大器、发射开关和第二选频滤波器组成;所述发射开关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输出端,所述第二选频滤波器输入端连接发射开关输出端;所述第一发射信道用于接收经射频SOC芯片处理之后的短波、超短波段信号并对其进行二次处理,将二次处理后的短波、超短波段信号发送给收发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宝通天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宝通天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29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