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电机外壳的加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30611.X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59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肖杨;程佳;陈彪;付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大新型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B23Q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蓝晓玉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电机 外壳 加工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外壳的加工工装,机壳精车芯棒和机壳精车固定盘通过配合止口配合,并通过螺钉连接;机壳精车芯棒左端为尾端锥面,机壳精车固定盘外圆上设置有6个圆孔,圆孔中分别旋接有回弹螺钉和固定螺钉,回弹螺钉上穿入相适应的钢丝弹簧。本实用新型以传统的车床为基本,取消传统的三爪夹头的装夹方式,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装夹工装,使异形电机外壳的装夹更加方便快捷,且装夹一致性也会有大幅提升。使待加工的电机机壳装入加工工装后,后续无需再次对加工基准进行校准,提升加工效率及产品品质,并且可实现批量化流水线式生产,无需专业工人完成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伺服电机外壳的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伺服电机的机壳加工采用传统车床或铣床的三爪夹头装夹,此装夹方式操作复杂,装夹完成后需要进行加工基准的校准,操作流程繁琐,对操作工的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加工出来的产品一致性较难控制。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中伺服电机的机壳加工装夹设备操作复杂,装夹完成后需要进行加工基准的校准,操作流程繁琐,对操作工的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加工出来的产品一致性较难控制。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现有加工方式装夹方式比较复杂,每一次装夹后都需要对工件进行校准基准以提高加工精度。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使用此加工工装只需在工装装上是进行一次校准,后续装夹工件无需继续进行校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伺服电机外壳的加工工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伺服电机外壳的加工工装,所述伺服电机外壳的加工工装设置有机壳精车芯棒;机壳精车芯棒和机壳精车固定盘通过配合止口配合,并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所述机壳精车芯棒左端为尾端锥面。
进一步,所述机壳精车固定盘外圆上设置有6个圆孔,圆孔中分别旋接有回弹螺钉和固定螺钉。
进一步,所述回弹螺钉上穿入相适应的钢丝弹簧。
进一步,所述机壳精车固定盘中间位置设置有产品加工放置工位,产品加工放置工位中放置有固定板。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以传统的车床为基本,取消传统的三爪夹头的装夹方式,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装夹工装,使异形电机外壳的装夹更加方便快捷,且装夹一致性也会有大幅提升。使待加工的电机机壳装入加工工装后,后续无需再次对加工基准进行校准,提升加工效率及产品品质,并且可实现批量化流水线式生产,无需专业工人完成加工。正常加工一件工件需用时5-8分钟,而使用该工装后预计可以节省2-3分钟。
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精车芯棒左端为尾端锥面,采取与现有机床相配和的锥面角度,已保证芯棒装入机床后的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精车固定盘外圆上设置有6个圆孔,实现回弹螺钉和固定螺钉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回弹螺钉上穿入相适应的钢丝弹簧,使固定板自动顶紧机壳。
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精车固定盘中间位置设置有产品加工放置工位,产品加工放置工位中放置有固定板,实现机壳的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伺服电机外壳的加工工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大新型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大新型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06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DC薄膜切膜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炉前给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