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35176.X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1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林轶群;孟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广盛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3/04 | 分类号: | F21V1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甘紫红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光结构,包括:一透镜罩体、一反光杯及一控光镜片,所述透镜罩体容设于反光杯的下侧,所述控光镜片容设于反光杯的上侧,所述透镜罩体的下方设置发光源,所述透镜罩体的顶面为曲面,所述控光镜片的底面为曲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于反光杯的上侧容设控光镜片,于反光杯的下侧容设透镜罩体,使得灯具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透镜罩体调节及反光杯调节后,会再经由控光镜片调节,以对副光斑进行控制,减小副光斑的照射范围,从而降低了眩光,提升灯光使用的舒适度及光斑的美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调光结构。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用于照明的灯具,但是灯具所发出的光线往往无法直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使得人们通常会用调光结构来调整灯具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现有中的调光结构通常由装设有透镜的反光杯构成,但是反光杯存在无法控制副光斑的问题,使得现有中的调光结构存在无法缩小副光斑照射范围,且副光斑为主要造成眩光的原因,所以现有中的调光结构存在眩光刺眼,极大地降低了使用的舒适度的缺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副光斑及降低眩光的舒适度的调光结构,可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调光结构,包括:一透镜罩体、一反光杯及一控光镜片,所述透镜罩体容设于反光杯的下侧,所述控光镜片容设于反光杯的上侧,所述透镜罩体的下方设置发光源,所述透镜罩体的顶面为曲面,所述控光镜片的底面为曲面。
所述控光镜片的底部与透镜罩体的顶部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控光镜片为杯状,所述控光镜片的杯口朝上。
所述反光杯的上端边缘凸设有一圈延伸台,所述控光镜片的边缘凸设有一圈搭接台,所述搭接台搭接抵于延伸台上。
所述控光镜片的底面设有至少一凸粒。
所述控光镜片的顶面为中部设有珠面结构的光面。
所述透镜罩体的底面间隔设有多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搭接抵于反光杯的底部。
其中两相对的卡接块外侧上分别设有一连接柱。
所述控光镜片的顶面为中部设有珠面结构的鳞甲面结构。
所述鳞甲面结构为格子鳞甲面或者麦穗鳞甲面,所述珠面结构为螺旋状分布或者由内而外连续环状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光镜片、透镜罩体及反光杯的结构配合,通过于反光杯的上侧容设控光镜片,于反光杯的下侧容设透镜罩体,使得灯具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透镜罩体调节及反光杯调节后,会再经由控光镜片调节,以对副光斑进行控制,减小副光斑的照射范围,从而降低了眩光,提升灯光使用的舒适度及光斑的美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图5为光线经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折射后的光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配光曲线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广盛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广盛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51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副车架连接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抛光装夹装置